鸡做的大餐,由此可见当时的美军到底有多么的阔气。
毕竟从火鸡本身,到用来保温的锡箔纸,其实每一个细节都是美军强大后勤能力的体现。
反观苏军,在后勤补给上可以说是完全落后于美军。
苏军的后勤来源主要有五个方向:
1.自身军工厂生产的补给品,由苏军最高统帅部统一调配。但是由于战时毛熊的工业乱象,这些补给并不一定总是能发放到前线部队的手中。
2.部队就地筹措,利用当地的物资补给部队。
这也是苏军在战时最常见的一种补给方式,因为毛熊的道路情况实在是太差了,因此很多苏军后勤补给往往跟不上前线部队的行进速度。
3.缴获的战利品,这些物资一般也会被苏军部队直接拿来使用。
在苏军进入反攻阶段之后,这一种方式才逐渐开始显现。
4.地方群众提供的物资支援,这一点其实和第二点有些模糊。
主要的界定点,就是当地群众是否愿意“主动提供补给”。但是在战时,这个界定点往往也是非常模糊的。
5.英美两国的租借法案提供的支援。
从这里我们也能够看出,苏军的补给方式“非常多”,但是这本身其实就意味着,苏军的后勤工作是不到位的所以才需要前线部队“自谋生路”。
由于苏联的道路情况实在是太差了,很多时候苏军的后勤甚至需要依靠人力运输和畜力运输。说白了,也就是人推马拉。
在战争期间,苏联的国防开支占到了国家总收入的一半以上,这一点比起丑国来,其实就已经有一点不足了。
毛熊就是无法做到,游刃有余的进行战争。
相对而言,毛熊战士从步枪到口粮,基本上都是比不过美军的。
苏军在二战中的单兵装备相当的繁杂,有时候甚至同一个班的同一个兵种,在装备上都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因为很多苏军战士会使用缴获的装备,有些苏军士兵甚至除了军服之外,其他的装备全部都是从德军身上扒下来的。
如果一定要有一个标准的话,那就简单的以苏联武装的波兰人民军为例。
除了基础的军服与钢盔之外,波兰人民军额外的装备仅仅只有一把“波波沙”冲锋枪,一条皮带,一个手枪枪套以及一把手枪,另外还有一个指南针和一个望远镜。
其实,这样的装备在苏联这边,已经算是很不错的了。
但是丑军的单兵装备,相对而言就要多得多了。
尤其是在美军展开诺曼底登陆之后更是如此,因为此时的美军已经在菲律宾战役与太平洋战争之中,获取了足够的后勤经验。
美军士兵除了基础的军服与武器之外,还配备有防毒面具,吗啡注射器,毒气检测臂章,工兵铲,M7携型包,这个背包不仅可以拿来装东西,还能够帮助士兵在水中浮起来。
此外,还有一个M1928帆布包,一个M1910水壶套,以及一个M1942医疗袋。
除此之外,枪弹包与杂物包等等,更是多的很。
这些物资,不仅极大的保障了士兵的生存能力,更是有效的提升了士兵的士气与防御能力,这些都极大的提升了美军自身的综合战斗力。
相比之下,苏联很难获得这些“装备加持”。
同时,美军对于士兵的精神世界同样非常的重视。
美军甚至专门推出了“军供版图书”。
其中种类可谓是纷繁复杂,从《了不起的盖茨比》到《哈佛大学有个杀人犯》,《本杰明.富兰克林》。
可以说这些军供版图书,包括悬疑类,人物传记,现代经典,古典小说,甚至是漫画与搞笑类图书。
贝蒂.史密斯的《布鲁克林有棵树》是最受欢迎的军供版图书,这本书讲述了一个孩子,活泼可爱的童年故事。
或许就是这些书籍,帮助美军的基层士兵们,在炮火纷飞的战场上,依然能够保持自我依然能够保持自身的理智思考,帮助美军士兵不至于崩溃。
苏军在雪地里打滚的时候,美军的士兵却能够在散兵坑的保暖睡袋中,舒舒服服的品茶读书,这些人反倒更像是来“郊游”的。
另一方面,由于丑国陆军在西欧地区登陆的时间很晚,也使得诺曼底登陆时的美军,往往训练完成度都相当的高。
这一点在经典影视剧《兄弟连》中,其实也有所体现,丑国新兵在上战场之前,往往需要经历数个月的训练,以便适应军队与战场中的生活。
虽然美军士兵在刚刚前往战场的时候,肯定也会有一定的不适应,但是肯定也比被草草招募的苏联市民要强得多。由于
苏军在战争初期的大溃败,也导致苏军在战争前期大量的征召平民入伍。
但是由于前线的紧张形势,这些士兵往往在还没有经过什么训练的情况下,就被推上了前线。
这些苏军士兵,可能在前一天还是基辅或者莫斯科的市民,但是第二天就成为了一名战士,事实上,这也是苏军的某种“传统”。
在冬季战争期间,芬兰军队就曾经将一名苏军士兵作为“宣传典型”,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