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辆虎式坦克和一辆四号坦克。
但第33装甲团H连的一辆潘兴在科隆附近的小城尼赫尔被一辆犀牛式坦克歼击车击穿首下而烧毁,乘员安全逃生。
第9装甲师的T26E3潘兴在强渡莱茵河的行动中表现突出,并为夺取鲁登道夫大桥的步兵提供火力支援,阻止了德军工兵炸毁大桥,仅有一辆第9装甲师的M26在渡过鲁尔河时被两发150毫米榴弹击伤行走机构而瘫痪。
除了这20辆潘兴之外,在整场战争中还有一辆属于第3装甲师的T26E4-1超级潘兴加装了从豹式坦克的首上切割下来的钢板作为附加装甲。
太平洋战场方面,1945年3月,美方报告有12辆潘兴(此时已定型为M26坦克)运往太平洋,准备参加冲绳岛战役。
但由于延误,当这批潘兴坦克抵达那霸时已是7月21日,冲绳战事早已结束,潘兴没能赶上对日作战。
由于出现过晚,日方情报机构对M26坦克的存在一无所知。
战争结束时总共生产了1436辆潘兴,其中310辆部署至战场。
战争结束后,美军装甲部队进行重编,M26坦克在美军全数继续服役并改良成M26A1,主要改良点在更换具有炮膛排烟器和炮口制退器的M3A1坦克炮以及强化炮身稳定的炮架。
M26真正有所发挥要等到1950年7月大量M26运抵南棒后,到1950年底运至战场的M26共有309辆,该坦克在面对北棒人民军的T-34/85坦克有压倒性优势,因此成员将T-34/85蔑称为沙丁鱼罐头。
在1950年11月半岛战争步入反攻阶段后,坦克之间的对战就急剧减少,虽然有接收毛熊援助的T-34/85与IS-2坦克,但是很少有交战机会。
此时M26先天动力不足的毛病在地型起伏的丘陵区便十分麻烦,因此1951年后M26在战场上的角色便被紧急配发上战场的M46巴顿坦克与M4A3谢尔曼所取代,任务仅剩第二线支援与M46的训练用。
战争结束后,所有M26坦克运往霓虹报废,要知道这些坦克仍在可用状态,甚至还有未卸下的燃料与弹药。
1945年4月,美军第3装甲师已经攻入德国境内,4月1日,这个从诺曼底滩头一路杀出的装甲师已经打下了德军装甲兵的训练基地之一——帕德博恩,向德国纵深的德绍挺进。
4月7日,这个师的韦尔伯恩特遣队非常幸运地接受了一辆新式坦克——T26E4“超级潘兴”。
潘兴坦克是美军为了对付虎式坦克研制的,而超级潘兴是为了克制虎王坦克而生,它的主炮换成了T15E1长身管90毫米坦克炮,炮弹速度高达1173.48米/秒,能在1000米的距离击穿30度倾角的215毫米装甲。
另外,它的履带很宽,能敏捷地通过崎岖的地形。
操纵这辆坦克的是第3装甲师第33坦克团第1连的马特里亚车组,车长约瑟夫·马特里亚上士已经在西欧打了9个月的仗,他不喜欢炮塔里狭窄的空间,喜欢在作战时打开舱盖——虽然比较危险,但是对周围态势的观察能力也增强了。
炮长约翰·欧文下士只有19岁,是1944年从坦克学校毕业的新兵,不过在军校期间,他恰好参加了潘兴坦克的培训,具有一定的经验。
4月14日,韦尔伯恩特遣队渡过萨勒河,朝着德国内陆进发,当他们到达德绍附近的时候,上级命令马特里亚车组去对付骚扰美军车队的德军散兵游勇,巨大的超级潘兴出现之后,几发榴弹和白磷弹打的对方四散而逃。
4月21日,第3装甲师从4个方向围攻德绍,其中霍根特遣队从西面进攻,博尔斯特遣队和奥尔特遣队从西南方向进攻,韦尔伯恩特遣队特遣队从南面进攻,根据侦查,防守德绍的是德国国防军战斗工兵学校的学员和一些党卫军部队。
韦尔伯恩特遣队的进攻路线被坚固的反坦克路障挡住了,无论是美军的坦克兵,还是第36装甲步兵团的机械化步兵都没有破障工具,他们只好用炮弹轰开障碍,这费了不少功夫,美军步兵展开扇形战斗队形,小心地搜索城镇街道。
美军坦克突破了路障之后,马特里亚的T26E4部署在十字路口附近的隐蔽地点,美军预计这股德国守军应该都是步兵,所以装填了一发榴弹。
不久后,却传来了与美军坦克截然不同的轰鸣声——德国坦克!马特里亚看到几百米外赫然是德军的一辆虎王坦克。
马特里亚这个经验丰富的老手见到是虎王,命令车组保持隐蔽,放近一些再打。
没想到虎王抢先发现了,虎王在大约550米首先开火,万幸的是,对方可能也太心急了,首发没有命中。
炮长约翰·欧文立即反应过来,迅速把炮膛里的榴弹打了出去,榴弹从虎王车体上弹开,在空中爆炸。
欧文向他的装填手吼道:“装填穿甲弹!”还没等开火,潘兴坦克剧烈震动了一下——又被什么击中了,但是直到战斗结束,美军也不知道是被德军坦克、反坦克炮还是火箭筒打中了,但是不可能是被虎王打中的,否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