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2 / 7)

条约中出人意料的苛刻条款禁止意大利拥有航母。

意大利对平顶船的追求似乎已经完整地转了一个圈:从有能力但缺乏意愿,到有意愿却没有能力。

不过,这个条约并没有阻止意大利海军继续秘密开发运作航母所需的配套设施,但是意大利海军懊恼地发现,这要比实际建造航母更加困难。

1948年1月,弗兰科·毛杰里上将在德·库尔唐退休后担任参谋长,他曾在二战期间领导意海军情报部门。

自1945年夏天以来,他一直在暗中接触并帮助犹太移民组织,并达成了一项互惠的交易,涉及到当时已被改为火车渡轮的护航航母阿图岛号。

按照计划,这个犹太移民组织打算用自己的资金在剩余军事物资市场上购买这艘船(连同一批F4F野猫战斗机),然后悄悄开到意大利造船厂改回航母。

在以色列方面的指挥下,这艘名为“Flying W”的航母将参与到夺取巴勒斯坦海岸控制权的作战当中,意大利将会为此提供必要的航海人员,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宝贵的战斗经验。

毛杰里对这个富有想象力的计划表示欢迎,并给这个项目分配了来自未完工的帝国号战列舰的5000千克伸缩式弹射器。

可是,1948年春,丑国法院停止出售这艘船,因为她的犹太买主没有付清全款。

可以说,整个二站期间,意大利的海军建设都是在纸上谈兵。

这不是某个人的问题,是整个国家的问题。

熟悉二站的人,肯定听过这么一个段子:如果把德国、意大利、霓虹三个轴心国的实力做一个评分的话,德国是100分,霓虹是0分,而意大利只能是负分。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意大利在二站中一直扮演着一个“拖后腿”的角色,作为轴心国的一员,当德国在欧洲势不可挡,霓虹在亚洲风生水起的时候,意大利却连非洲都无法轻松搞定,留下了一段段笑话,成为后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在1861年之前意大利还不能被称为一个国家,只能叫地区。

现在意大利原来是罗马帝国的一部分,自从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之后,这个地区就进入了一段将近一千五百年的四分五裂和被异族轮番统治的黑暗时期。

在这段时间内,意大利出现过米兰公国、佛罗伦萨共和国、威尼斯共和国等等一系列小国,这种分裂的情况就跟华夏五胡十六国差不多。

一直到1796年,拿破仑占领了意大利地区,才有了“分久必合”的迹象。

但是在拿破仑王朝覆灭后,意大利又被划分为八个邦国和地区,除了一个撒丁王国是独立的之外,其余分别由奥地利、西班牙和教皇统治。

意大利人渐渐觉得也不能总这样一直被人欺负吧,你来了你占领,他来了他占领,这样不行,得建立自己的国家。

于是一场意大利独立统一运动就轰轰烈烈的展开了,长期分裂使得统一大业是一路坎坷,一直到1861年才真正实现。

在这场运动中,涌现了三位杰出的领袖:马志尼、加里波第、加富尔,他们被称为意大利建国三杰。

这三位虽然都主张意大利统一,但对统一后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却存在分歧。

马志尼和加里波第希望建立一个民主共和国;但是加富尔一心想把原来的撒丁王国变成意大利王国,建立一个君主立宪国家。

经过反复的斗争,这个意大利王国终于是成立了,但是它并没有像原先设想的那么美好,完全变成了撒丁王国的“2.0版”。

国王、议会、政府、军队的重要岗位,全是以前撒丁王国的原班人马,就导致原来的“非撒丁王国”的人员由于难以担任重要职务,心生不满,虽然大家都在一个国家,彼此也之间也是看谁都不爽。

由于历史上意大利长期处于分裂的状态,使得意大利人对于自己国家的认同感不强,民族凝聚力就不如德国和霓虹那么强。

很多时候,大家都把自己的个人利益放在首位,至于国家咋样,那就管不着了。

加上重要部门都被撒丁王国的官员把持,使得后加入王国“外来户”对政府并不感冒,结果就是中央说的话往往对老百姓不好使,老百姓对上头也并不认可。

在一些关键时候,也就很难把老百姓调动起来,这种情况下,国力和军力自然很难变得强大。

由于每个人都优先考虑个人利益,所以也使得意大利各部门之间只顾自己而没有沟通没有配合,甚至到底听谁的搞不清楚。

国王、议会、首相、外交部以及军队,一向各自为政,决策部门和执行部门效率低下,更严重的时候甚至是自相矛盾的。

1866年意大利被奥地利打败了之后,丢了面子国王就放弃了指挥权,退居二线不参与军事决策了。

关于作战方面的事情就交给了参谋部,但这个部门只管制定方案,却不能最终拍板决定,不能完全掌控军队。

退居二线的国王能做主却不管事,参谋部管事却不能做主,再加上军事与内政外交互相之间不沟通交流,就使得国家有什么重大消息的时候,军队居然不能第一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