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人口,给整个资本主义注入硬通货,于是购销两旺,经济危机一下子就缓解了。
以天赐黄金的方式来缓解危机,听起来很美好,实际上是个很扯蛋的事情。
理由还是上面说的,黄金不能吃不能穿,反而要消耗劳动力,居然能缓解危机,促进繁荣。
这说明经济危机的问题根本不是物质,而是人类自己给自己找别扭,
黄金救世界,反映的是资本主义的荒谬性。
金矿救得了一时,救不得一世。慢慢地,浅层黄金开始减少,矿区也渐渐建立“秩序”,淘金变成了少数人发财,多数人卖苦力的采金。
这样的金矿即便还继续出产黄金,也不像当年那么有效了。
可工业能力翻了几番的资本主义还是需要外来的购买力,咋办?
其实世界上还有一个更大的金矿:东方。
大航海时代之后,欧洲人发现了美洲,那边文明程度低,采矿能力差,好多在欧亚大陆已经早就开尽的矿产还完全没动。
所以欧洲从美洲弄到了巨额黄金——用来买更多的华夏货。
到19世纪初工业革命爆发的时候,基本上欧洲从美洲弄到的以万吨计算的金银,大多数又流到了东方。
这些金银最终流入了华夏,让华夏同样资本主义化的工商业如虎添翼,继续在华夏的手工业和商业里流通。
这就是列强发动战争的本质,因为要打开华夏的进口市场,把这些钱赚出来,华夏掏出来的每一两银子都是给西方工业资本主义救命的购买力。
华夏和阿三这两个巨大的市场给西方世界又续了一百多年的命,把东方这两个大国的购买力续完之后,1929年也快了。
当然,从资本主义的角度说,资本家的利润不加入购买就不能平衡购买力。
资本家靠奢侈消费肯定是消费不了那么多的利润,但是资本家还可以投资。
所谓投资,就是资本家把积存的利润拿出来雇人、买东西,扩大生产能力,提高生产质量。
如果资本家乐意不存钱一心投资,那么经济危机也是可以缓解的。
但是,投资的目标不是投资,造更多的商品也不是目标,最终的目标是要牟利赚钱,也就是把商品卖出去。
所以,一旦有风吹草动,市场稍微萎缩一点,投资的倾向就会减弱。
投资减少了,工人的工资也会减少。
这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如果让经济部门自行决策的话,脆弱的平衡很容易瞬间转为雪崩。
事实上,从长期来看,投资是给资本家创造更强大的生产力,势必要造成更严重的过剩。
所以说,光是鼓励资本家投资还不能解决问题,必须有一个“不得不投资”的条件。
投资才能成为缓解经济危机的因素。
科技进步就是这么一个合适的条件。
一旦社会上出现了促进生产的新技术,所有资本家都担心别人先采用,自己被淘汰。
所以,不管有没有预期市场,都必须投资。
工业隔命不仅改造了生产,还给科研带来了标准化的实验条件。
所以19世纪是一个科技大进步的时代。
投入不大,进展明显。
以蒸汽机为代表的
科技进步这根鞭子总是抽着资本家投资,所以供需总是平衡。
危机持续个一两年,新科技就能出来救驾。
可以随便淘金的金矿、工业化军队带来的新增富庶殖民地,连续科技进步带来的投资热潮。
这三个因素放在一起,就是资本主义从1848混到1914的原因。
1848年的危机因此拖了大半个世纪也没爆发。
但是资本主义的健康肤色下也有隐患——三个避免危机的因素都开始弱化。
首先说金矿,浅层金矿越采越少是必然的。
这也是新大陆才有这么多金矿的原因——旧大陆的已经采光了。
但是新大陆的浅层金
矿也越来越少,帝国势力越来越强大,结果就是新发现的金矿大多被少数人霸住。
比如英国人为了南非金矿打布尔战争,出动了40万军队。
辛辛苦苦抢来的金矿怎能容你穷人乱挖?
结果必然是权贵跑马圈地,大资本投入昂贵的机器开采。
这样出来的黄金不像1848年淘金潮那样促进购买力,只能加剧社会的收入分化,金矿这一条不好用了。
殖民地增长也同样出了问题。
地球就那么大,不能隔几年就发现一个新大陆,更不能指望隔几年就征服一个华夏这种4亿人口的市场。
但工业化和剩余产品隔上几十年就翻一番,等到殖民地已经没有任何产业,等到过去几百年东方国家赚到的金银榨干,到哪去给资本主义找外部市场?
到了19世纪末,像样的殖民地都开发完了。
只有非洲内地还算空白。
但是非洲人口已经被黑奴贸易掠夺了不少,剩下的人口穷困分散,也没啥像样的购买力。
所以非洲是南极之外最后一块没瓜分的土地。
这样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