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吃不上饭了(1w)(4 / 7)

成本。这个等式对任何企业都适用。

实际上,“其他成本”一项就是其他企业制造的商品。

所以把所有企业放到一起讨论的时候,有商品售价=利润+工资。

这说明,如果所有的生产都放在资本主义化的企业里进行,必然存在一个问题:工资买不光所有商品,必须利润也加入购买,产销才能平衡。

这会带来

虽然说赚钱多的人钱也多,但从比例来看,月薪2000块的人必然光收入,6000块的人最多攒一两千元,月薪十万的时候,可以每月攒几万存款。

等到月入百万,虽然奢侈品消费已经不少,但占总收入的比例可能也就是两三成。

收入更高的人,往往消费就要停滞了。

在物质享受上,世界首富未必和一个国内大房产商拉开明显差距。

这咋一看是好事,有钱人不消费,多好啊,为社会节约资源。

但是,这和

利润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工资分配在大多数人手里。

工资基本都掉了,但利润大部分没有被出去,势必造成这样的局面:商品售价&a;gt;老板的消费+工人的消费。

商品不可能在这个体系内都卖出去。

卖不出去怎么办?老板的

减产不是为了少造东西,而是为了少开工资。

工人没了工资自然就不买东西。

结果,从全社会来看,购买力减少的比例比商品减少的比例还高。

各行业的老板只能下意识地再裁员,再限产。

这样的恶性转下去,经济就崩溃了。

1929年的经济危机就是这个原理。

只要任何人立足于体系内解决问题,问题就绕不开。

当然了,这个问题在工业化之前并不严重。

没有工业化的年月,个人生产率很低,个人消费却有下限,总不能让人饿死。

所以,剩余产品再多也不是大事,在本土挖点金矿、打几仗就足够提供需求了。

19世纪初,工业革命完成,而且立刻和资本主义结合。

从此工人可以造出远超过自己基本需求的物资,人类开始不停的操心生产过剩——虽然很蛋疼。

1825年左右,英国爆发了

因为工厂纷纷减产关门,机器设备的价格跌到和废铁差不多。

不过这个时候英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工业国,竞争起来,其他欧洲国家不是对手,所以英国可以努力地对外扩展市场,通过对外倾销来解决问题。

所以危机一两年就过去,接下来又是十来年的繁荣。

等到1837年危机,事情就不一样了,不光英国学会了用机器生产,德国法国美国也照猫画虎地开始搞工业。

英国没法在老朋友身上找市场了,所以这次危机时间很长,持续了6年,各国的工业规模都缩减了一半以上。

经济缩减的趋势直到1843年才勉强恢复过来。

危机后面的繁荣年代仅仅持续了4年,1847年又爆发了一次危机。

1847年的危机非同一般,首先一个特征就是危机持续的时间已经比繁荣年代长了,这在社会心理上是个极大的打击——普通人觉得没盼头。

其次这次危机没有放过任何国家,只要已经进入资本主义的国家统统大崩盘大失业,机械、钢铁等新兴产业的规模压缩到原来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

最后是什么原因缓解了这场危机?

说起来,危机缓解的

1848年,旧金山发现金矿,1851年,墨尔本也发现金矿。

这两个地方当时都是山高皇帝远的无政府状态,而且金矿埋深不算太大,不用太大投资就能直接挖矿石。

甚至不打洞都能在河床里面淘金。

于是全世界的穷汉子蜂拥而入,希望能一夜翻身。

前者因此被华夏人称为“旧金山”,后者则是“新金山”。

美洲牛仔们有刀有枪,澳洲历来就是囚犯流放之地,居民凶悍无比,这样的地方,不管是先占矿脉的地主还是后来的财团,都没法把金矿变成少数人的财源,只能眼睁睁看着近百万好汉满地发财。

许多海

船到了美洲和澳洲,夜里一半低薪水手逃下船去淘金,船长一觉醒来连船都开不走。

这种淘金潮对世界有什么好处?

没啥好处,黄金不能吃不能穿,从整个世界的角度来说,粮食没多一粒,纱没多一根,倒是少了成千上万的精壮人口搞生产,有害无益。

但是对淘金潮对资本主义的世界有啥好处?救命之恩。

资本主义缺的就是需求,而需求的来源就是消费者手里得有足够的货币。

在金本位时代,黄金就是购买力!

当然,根据前面说的消费递减原理,这些黄金要是集中在几个大矿主手里,那只是给富人的城堡里增加了金砖收藏,也增加不了多少购买力。

但偏偏,澳洲和美洲的金矿都在蛮荒之地,分散到了无数淘金者的身上,他们拿出来的黄金就是响当当的购买力。

这就好比上帝雇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