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1870年后也被饥不择食的列强一举瓜分。
因为分的太快,所以好多签协议的人根本没时间去现场考察,也不知道要划分的地方是山是川,只能在地图上横平竖直的划线。
现在看世界地图,非洲的国界大多还是一条条的直线段相连,这就是那个时代的遗迹。
甚至原有的殖民地也撑不住了。
本来大清、奥斯曼、波斯、墨西哥这些国家已经习惯了当买办,当殖民列强代理人的职务,从殖民侵略之初的动荡中开始稳定下来。
结果到了1910年前后,挨个隔命,华夏赶走了皇上,土耳其把苏丹扔到笼子里当傀儡,波斯议会赶走了国王,就连一向乖巧的阿三都出现全国罢工游行。
隔命扎堆说明列强们已经榨干了殖民地,下一步咋办?
当然,还有技术进步带来的投资。
但科技增长也不再靠得住。前面说科技促进投资,这话有个隐含前提——科技本身不是投资。
否则市场稍微波动一下,投资意愿就下降,科技进步也放缓,自然就没法逼着资本持续把利润拿出来,购买力缺口就回来了。
19世纪的科技门槛低,搞科技开发不咋费钱,几个爱好者直接攒个小作坊就能开工。
制造
哪个时代都不缺技术宅男省吃俭用玩机器,既然开发工业技术不了几个钱,宅男们玩的就上层次,19世纪的科技自然出现突破,逼着所有资本家努力投资,客观上补了购买力的缺口。
1900年前后,情况出现了变化。
已有的科技门类越来越多,科技开发成本打着滚地往上涨。
莱特兄弟虽然也是技术宅男,但人家也同时是自行车制造商,是非常有钱的工厂主,自己修了风洞来测试各种机翼,这才在1903年试飞了飞机。
马可尼虽然是自费开发无线电,但他母亲是英国贵族,老爸是超级大地产主。
他家有钱到什么程度?马可尼实验无线电,通讯距离好几公里,发报机和收报机还都在自家乡间别墅的地界上。
这样的富豪才玩得起科研,说明科研离个人越来越远了。
爱迪生年轻的时候单打独斗,发了财之后反而必须挂靠大财团,才能建立几百工程师协作的实验室,号称学霸。
他在门罗公园的实验室,一次火灾就损失4百万美元,折合后世相当于6亿美元。
这样的科研活动本身就是企业的超级投资行为。
个人的兴趣、技术不再起主导作用,企业的意愿才是科研突破的发动机。
20世纪后,科研也成了投资,企业投资之前就必须考虑能不能赚钱——要是没市场的话,高科技也一样赔钱。
所以,19世纪是科研突破推动投资,20世纪初的科研本身就是投资,自然也受市场需求压制。
科研,尤其是距离产品较远的基础科研也被卡死在市场不足的怪圈里。
一旦市场波动,也会和投资互相拖累着减速。
最后问题还是回到了消费不足,市场不足的死结上。
19世纪后期的资本主义三条腿走路,欣欣向荣,结果到20世纪,三条腿都残废了,经济危机还会远吗?
在经济危机彻底爆发之前,大家都拖着残废的腿,想去别的强国手里抢根拐棍——新增殖民地,好增加外部购买力,多混几年。
更直接一点的想法就是或者干脆灭了别的资本主义强国,以减少别人供给的方式来增加自己的市场。
这两个想法哪一条都意味着战争。
两条一起实施?1914年,世界大战开场。
从增加殖民地的角度来说,战败的德国交出了在非洲太平洋的一些穷乡僻壤。
从消灭工业的角度来说,法国
北部和比利时被打成了废墟。
本来战胜国还想拆了德国的工业,又怕德国因此隔命,加入老毛子,因此没拆。
结果,世界上工业国一个都没少,市场还是那么多。
等到资本主义列强把大战损失的那点机器补回来,经济危机还是跑不了。
所以,1929年,世界大战结束才10年,真正的经济危机如约而至,破坏力强悍到世界大战都只是预演。
丑国的工业水平几个月就倒退到19世纪,银行业破产,410亿存款去挤兑60亿现金,总统开支票都兑不到纸币。
德国失业人口加半失业人口占了总数的2/3。
从1929年到1933年,全世界都以为资本主义要结束了。
课本上会告诉你,是罗丝拂把丑国拉出了经济危机的泥潭。
但怎么可能呢,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这个能力。
1929年经济危机真正的解药,是
战争,对于交战一方是残酷的,但是对于观战方却是幸福的。
经济危机归根到底是“供给和需求”的严重失衡,而战争是解决供需失衡的有效办法,战争产生源源不断的武器、弹药、车辆、药品等装备、人力、资金需求,更因为交战摧毁了供给能力,进一步放大。
从小本子侵略开始,
战争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