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呈送表格”,再区分轻重缓急,送给老常批阅。
凡重大事项,老常会先与杨泰永商议,然后再召行营众人探讨,集思广益后做出决策,决策再通过
现在看来,杨泰永是通过洪城行营这个机构,将老常的“决策执行”中枢进行了一番重构,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过去,老常的决策流程十分简陋,机要处将海量的信息直接反馈到老常本人处,常本人阅读这些信息,理解之,分析之,找一些幕僚开会研究,最终做出决策。
这样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对才力有限的老常来说,无疑是不可承受之重。
在杨泰永看来,他时常“轻重不均”、“顾此失彼”,不能及时处理众多的军国大事,许多事情的决策十分草率,决策之后又不管不问,实际上都与这种落后的决策流程有关。
现在,机要处将海量的信息反馈到秘书长室,秘书将信息分门别类后迅速整理出几个关键要点结构化思维,杨泰永再根据这些要点给出上中下三种处理意见。
这些要点和意见根据轻重缓急送给老常后,老常再决定是否召开会议研究并最终做出决策。
很显然,新的工作流程首先把老常从公文的大海洋中捞了出来,过去他每天需要自己阅读数万、数十万的文字还不一定知道别人到底在说些什么。
现在每天只需要看几千字即可全面了解各种动态;
其次,新的工作流程把老常的决策过程大大简化和优化,过去他需要自己根据庞杂的信息做出判断和决策,现在判断和决策就在眼前,而且每一个决策至少有三种方案供自己选择;
再次,新的工作流程还根据轻重缓急送蒋批阅,过去老常面对似乎无穷无尽的各项事务,时常顾此失彼;
最后,新的工作流程要突出了决策执行之后的监督,在以前,老常的许多工作总是“干着干着就就没有了”。
杨泰永的这一套设想其实并不难理解,首先是通过业务部门化将纷繁复杂的事务分门别类,通过幕僚们的专业分工协作来提升工作效率;
其次是结构化的思维方式,任何事情都用某种结构将其简化、具体化,不管是公文的概括总结如“三句话讲清你的事”,还是问题解决方案如“迅速给出三个解决方案”,都说明了这一点;
再次是模板化的工作方法,将决策过程通过一张表格来完全展现,既简洁又高效。
当然,这套流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当他或秘书将事务总结概括后,是由他写三种处理方案的,也是由他“根据轻重缓急”向老常报送的,这就在无形中突出了杨泰永本人的巨大作用。
也就是说,通过这种方式,杨泰永掌握了类似于明朝内阁首辅大臣的“票拟权”,也掌握了类似于明朝大太监灵活送奏折的权力。
这套系统在实践中随着战争的胜利,威权越来越盛,也越来越有中央的样子,而金陵原本的权力被大幅削弱。
不管怎么说,这一系列带有鲜明杨泰永风格的工作机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法使得老常军政中枢的工作效率大为提升,再加上杨泰永远超常人的洞察力,使得老常的决策质量也大大提升。
老常的派系就是一个较为松散的组织,四一二之后更见松散,而且贪腐严重,效率低下,省县之间沟通不畅,对县以下的基层政权几乎没有什么控制力。
这就造成一种极为诡谲的局面:老常虽然占据了数省的地盘,但由于组织松散,行政系统不畅,实际能动员的力量可能还不如别人控制的一个省。
所以抛开杨泰永的私心不谈,这件事对老常是极为有益的。
而这次代表老常来找朱传仁谈话,意义不可谓不重,某种程度上来说,可以视作跟老常当面对话。
朱传仁为此做了很多准备,钱、女人都备齐了,就看杨泰永需要什么,需要什么给什么。
他倒不是为了谋求什么官职,或者获得什么利益,纯粹就是不想得罪大内总管而已。
事实上来之前,朱传仁丈母娘跟他透露过风声,对于杨泰永的来意,心里大概有数。
“朱三少爷”杨泰永戴着墨镜,人到中年,也开始耍帅了。
“不敢当,杨秘书长叫我传仁就好”
“哈哈来之前我听人说你三少爷脾气不好,还有说你嚣张跋扈的,这么看来,传言不实啊”
“杨秘书长明智,谣言止于智者。”
“哈哈,好一个谣言止于智者,现在我有些期待咱们的对话了”
话音落下,他将目光放在倪思纯身上,这些年养尊处优,倪思纯的身材愈发丰满,但一点不胖,用一句时髦的话说,肉都长在了该长的地方。
而且三少奶奶的称呼可不是白叫的,这么些年,她随着朱传仁的地位水涨船高,现在娘家也起势了,就连杨泰永这个大内总管,对倪思纯都得高看一眼。
这不,恭恭敬敬的鞠了一躬:
“三少奶奶,初次见面,常夫人托我给您带了些家乡特产,委员长也让我向您带个好。”
倪思纯落落大方的道了声谢,展现出朱家主母的大方仪态。
这种场合别说馨儿了,就连魏春芳都说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