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降落到自己营地,然后把观测结果亲自交回本部,但在基建设备不完善的一战,并不是所有飞机都有地方可以降落。
而像是加重的信息袋,经常会因为落在树上、被风吹走等等问题,让地面部队根本接受不到信息。
一直到了1915年,机械师才开始慢慢加装无线电设备,慢慢的也可以用摩尔斯电码向地面的发送信息。
这时,飞机对地面部队传达信息的效率才慢慢提高。
飞机的应用,让一战各方军队的信息都相比以前获取得更快。
但这样好的技术和战略打法,如果一方在使用,那另外一方必然会加紧赶上。
因此,当飞行员遇到敌机来侦察时,往往有把对方打下来的冲动。
慢慢的,双方飞行员执行任务前就会带上枪,若在很近的时候遇到对方时,就可以用枪进行射击。
但用枪这样笨拙的打法实在是费力不讨好,于是地面机械部队开始考虑给飞机安装机枪。
突然间,本就缓慢、笨拙双座的侦察机飞机,再加上沉重的无线、机枪等设备,就变得更加笨拙。
因此飞机也成了敌方轻松摧毁的目标。
不过,聪明的德国人将这种武器安装到了飞机上,作为一种独立的新飞机亮相,它的速度快、重量轻、装备精良,并配有训练有素的飞行员,专门用来摧毁地方的侦察机。
自从飞机被运用到军队中,天空就慢慢“热闹”了起来,敌我双方的飞机到处飞行。
这时,对于一个飞行员来说,侦察便不再是执行任务中最令人兴奋的事。
因此从侦察活动中,飞机也就出现了其他军事用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轰炸机,歼击机等。
正是由于他们的这种行为,夺得制空权才演变成了现代战争的一部分。
从此,战术中便有了飞机在空中轰炸,或对战场上某个目标进行打击。
这很快就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
长官开始指挥战斗机,轰炸军事目标和更具战略意义的目标,例如战线上的工厂和基地。
随着对轰炸机需求的增长,飞机变得更大。
这些飞机可以携带大量的炸药投掷到更大的战略目标上,如工厂和船坞。
由于目标往往在敌方战线后方,所以更依赖飞机的特性,可以从上空到敌人后方。
不过这也导致一站时期的飞行员,死亡率比电影中大的多得多。
据估计,在一站期间,每18名训练有素的战斗飞行员中,就有一名飞行员死于意外事故。
这主要是因为两个原因,其一就是飞机。
在现代航空业,设计、测试和生产一个新的飞机模型,基本都需要数年时间。
然而,在一站中,新飞机在设计出来后的几周内就得在战场上拿来使用。
这些飞机的空气动力学和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是飞行员在飞行中解决的。
也就是说,基本是“边飞边解决”。
令人惊奇的是,一些丑国飞行员的学员甚至被要求自己制造飞机。
有一位老飞行员曾经说过:
他们所有制造珍妮号飞机的材料都装在板条箱里,他们拆开板条箱,然后自己要学会用这些工具。
组装飞机的事,如果放到后世,估计会把这些小年轻吓得尿裤子。
现在这个时代其实没那么复杂,当机翼安装孔没有正确的排列时,甚至可以拿锤子来把它们敲整齐。
甚至珍妮号上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油表。
仪表盘上唯一的仪器就是一个简单的开关。】
这段话也说明了一战时期丑国的飞机有多么简陋。
欧洲的飞机,也并没有比“珍妮号”有多大的改进。
大多数一战爱好者都熟悉英国有着“骆驼”外号的sopwith cal双翼战斗机。
它击落的德国飞机数量比英国其他种类的飞机都多。
不过虽然“骆驼“具有很高的机动性,但是它的灵敏性和不稳定性使它很难被操控。
在训练飞行员驾驶“骆驼“的时候,发生意外所死的飞行员甚至跟在
战斗中驾驶飞机死亡的人数一样多。
这些早期的飞机缺乏机动性和稳定性,而且在材料紧缺的情况下,组成的飞机容易散架,或者有可能发生发动机故障的意外。
除此之外,这一时期的飞机的驾驶舱非常的小,飞行员甚至无法穿戴降落伞。
另外,这个时期很多飞行员都是赶鸭子上架,根本没有飞行经验。
甚至被派去执行任务的临时飞行员,可能就只接受了几个小时的训练就必须要上战场了。
所以留他们所学飞行的时间很少,对于飞行员的教学就必须是简单易懂,好操作。
这种短暂的训练让当时许多国家,都产生了惨重的损失。
不完善的训练计划和不稳定的飞机相结合,导致一站时,战斗机飞行员的寿命很短。
其实现在各国空军发展都很混乱,压根儿就没个章程,也就丑国在一站中发了横财,开始意识到空军的重要性,才在两年前拿出一大笔预算,专门用于空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