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个时候,全世界也都还没意识到战机对战列舰的毁灭性打击,史密斯也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竟然能说出这么一句,倒是让朱传仁刮目相看了。
“你怎么知道飞机是战列舰的天敌?”朱传仁问。
“这个.我就是觉得战列舰防空能力一般,要是有飞机从战列舰头顶上扔炸弹,我不信战列舰能防住。”
得,什么叫瞎猫碰上死耗子,这就是!
但战列舰被淘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光是飞机的事儿。
军事上有个很常用的词,“集中兵力”。
集中兵力的实质不是集中士兵的数目本身,而是集中士兵所管理的火力。
所以也可以把“集中兵力”称为“集中火力”。
首先明确一个概念:有效火力投射量真正砸到敌人头上的火力等于火力投射总量乘以火力投射效率受火控因素影响。
海军的兵力使用原则本质上与陆军是大同小异的,主要的差异产生在海上交通线的特殊性上。
但陆军力主于在合适的位置集中最大的兵力和火力,海军战役兵团自然也是遵循这个规则的。
陆军集中火力的方式是堆砌火力单位和高素质兵力单位,而海军集中火力的方式并不是集中舰艇,而是集中舰艇上的优质火力。
在海军中,能搭载最优质火力的平台长期来说只有一个——主力舰,或者说,战列舰战巡在这里被合并进战列舰的概念。
战列舰本质上是一个集中火力的平台,同时,由于它船体优良的适航性、稳定性、防护性能,它也成为了一个优良的防空火力投射平台。
总的来说,它是一个为集中火力而设计的综合性平台,也是具有最佳火力投射效率的平台搭载早期大型雷达系统和巅峰时代的光学射控系统,这都是别的军舰不可能具备的。
30年代中期,新一代战列舰相继获得高速性能之后,战巡的部分职能和战列舰合并,这时候战列舰发展到了顶峰。
而也因为这些性能的综合,产生出了一个攻击/打击效率最佳的集合体——战列舰成为了军事上担任威慑力量的最佳选择。
战列舰并不是一次性淘汰掉的,大略地来说,战列舰的淘汰经历了两个阶段,详细一点来说,经历了三个阶段。
航空母舰通过搭载航空器,使用航空器的火力,集中了和战列舰投射火力旗鼓相当乃至更多的火力,通过使用机载瞄准设备取得了堪用的火力投射效率。
这时候,战列舰作为战场主火力投射平台的地位下降了,而更多地作为防空火力投射平台使用,这实际上也是得益于战列舰优良的防护性能。
这一阶段战列舰地位的改变,不能简单归咎于战列舰能群岛作战或者夜战。
雷达和电子射控在整个海军中完成普及,这大大降低了对平台稳定性的要求的同时,提高了火力投射效率。
战列舰舰队防空平台的地位动摇了,海军不再需要上百门高射炮,而更喜欢2部防空导弹系统。
与此同时,打击火力攻击敌舰艇的火力已经开始几乎全部由航空器承担、这里的航空器不仅仅是丑国战后航母搭载的使用铁炸弹的飞机,也包括苏联那些战役反舰导弹,这些战役反舰导弹p5,p6,p35更像是采用遥控驾驶仪的攻击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在这个时代,丑国海军的舰载机和苏联海军的战役反舰导弹,地位是等同的。
到60年代,搭载弹道导弹的核潜艇开始大规模服役。
战列舰的威慑作用受核武器核潜艇这对组合的动摇,迅速跌落神坛。
然而这次使用却是让整个海军尴尬的——海军在打击ylk地空力量任务中表现出的低效率令整个usn在丑国空军之前蒙羞。
冷战结束之后,丑国海军认为,为远洋决战打造的舰队已经不再适用于新时代军事威胁。
战列舰这样昂贵的舰种
的退役,实际上伴随着的是丑国海军“由海向陆,全球干涉”战略的开始。
丑国海军倾向于采用高航速、具备隐身性能的小型平台和搭载大量巡航导弹的核潜艇,以及搭载大量vls的军舰在敌前沿活动,提供火力支持。
至此,战列舰的所有功能才算是被分解、被取消掉,所有有价值的功能已经能由其他功能类舰艇承担。那么,这就变成了一个“忒修斯之船”的问题:
战列舰是“火力集中”,“投射效率”,“威慑作用”等等这些概念的集合体,当这些概念全部被抽空之后,这个舰种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至于昂贵的建造和维护费用,低效率的火力投送,这些问题都存在,但也都不致命。
当然,朱传仁不是军事专家,他研究战列舰为什么会被淘汰没用,反而,他研究研究史密斯的飞机,似乎更有经济价值。
但是,史密斯拿出来的这些飞机在朱传仁眼中跟老爷车没什么分别,就算他要买也不会买这种老掉牙的战机,等到了30年代,一大批经常出现在影视剧中的战斗机出现了,那才是空军的巅峰。
朱传仁把相簿放下,摇了摇头:
“史密斯,你还是老老实实卖枪炮吧,飞机军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