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第 61 章 生病了,来杯万能的开水……(1 / 3)

天幕下, 张仲景正在狂做笔记。

虽然天幕讲的是他所著作的书,可那也不是现在的他书写的。

现在的他对于《伤寒杂论》还在整理阶段。

尚未完成自己的著作,来自日后张仲景的经验对他来说,同样是非常宝贵的, 在自己的基础上, 他能查漏补缺。

节省下一部分时间相关汤剂的时间, 就能用来将汤剂更加的完善, 让汤剂的使用,更容易在百姓间流传, 成为家家都能自己掌握的简单治病方剂。

这样百姓们就不会一味无知的求拜鬼神, 任由庸医摆布,最终钱财两空一无所有。

在张仲景疯狂记笔记的时候。

被他惦念着的百姓们,也没闲着。

他们正跟着天幕中展示的方剂计量, 药材图片,和药物的炮制、煎药方法, 开始了自救试的采药、熬药之旅。

百姓何尝不知道鬼神不可尽信, 药物要适量。

但他们知识有限, 认识几种药材的在村子里都能当医生了,知道几个能治好人的方剂, 那就是十里八仙的名医。

作为知识弱势的一方, 他们天然受到强势者的摆布。

他们家中既无多余钱财, 也无可用之药。

病了有钱点的可以去请医生,哪怕是庸医都还有治好的机会。

没钱的只能尝试偏方,完全靠命硬抗, 这时候除了鬼神,还有什么是他们能依靠的。

要是感情好点的人家,不考虑之后的日子, 宁愿散尽家财治病,那就更不敢得罪医生了。

自然是大夫说什么,自己就做什么,只求大夫能治好自己的家人。

而且他们知道的适量,仅对有认知的事物,如饭菜,耕种这些经常接触,他们拥有相关常识的事物。

如药材药剂这类一般人接触不到的事物,他们连一星半点的知识都没有的东西,就算让百姓们适量,他们也不知道多少才是适量。

只能以着大夫为准,遇到好的大夫那是幸运,遇到庸医就只能听天由命。

现在有这么一个,能学习知识的途径摆在面前。

还是神仙给的,一下子满足了,百姓对于仙神的迷信,对知识的渴求,对治愈疾病的希望。

大家可不得使劲学!

尤其是天幕在开发出,暂停画面功能后。

家家户户都上山采药,有病的希望能用汤剂治病,没病的预防万一,麻黄汤一时走进了千家万户。

这时因为百姓,对麻黄汤计药材的大量需求,闻风而来的奸商们想坐地起价,却发现只有少数药材能涨的起来。

其余药材百姓能自己准备,就自己准备了。

无需从药商中采购,药商们别想从百姓口中赚走一个子,同时被天幕内涵了许久的部分上位者,总算是梦醒了。

让他们出许多钱来救治百姓,他们是不肯的。

但压一压奸商,让药价恢复正常,还是勉强可以做的事情。

反正比起人口损失带来的利益损失,药材的暴利相对来说就不值一提了。

麻黄汤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病人,就算是同为伤寒的病人,也会有轻重缓急,表里之分。

只能治表症的麻黄汤,自是无法治疗里症,和暑热引起的高温,错误的用药可能会加重病情,最终导致部分百姓家中出现哭嚎之音。

但麻黄汤的适用范围真的很广泛,在疫病流传范围慎广,多以伤寒为主的情况下。

一剂麻黄汤下肚,即使不能使所有百姓病愈,却也让更多的人撑住了摇摇欲坠的病体,熬过了身体防御机制和病魔厮杀的过程,让不少人家中出现欢颜笑语。

……

在史书中关于大秦瘟疫的事情,流传最广的是在秦昭王时期,一场大疫带走了无数人生命,多亏了宰相张仪采取了严格禁止外出的政令,才有效控制住了瘟疫的蔓延。

其次就是在秦孝公时期,也曾发生过大规模瘟疫,导致诸国众多人口的死亡。

一直到秦朝统一后的早期日常,瘟疫离他们也不是遥远的事情。

如张仪般见瘟疫控制住的还好说,控制不住就会被嬴政送一套铺盖,卷卷走人吧!没你这么废物官员。

已经习惯秦朝职场生涯的老秦官员,现在一听到对政绩有帮助的东西,不敢三七二一先记下来,之后有机会就试试。

秦始皇更是直接拉出整个太医,让他们使命研究汤剂的原理,开发新品,没道理后世医术上去了,老秦人的医术没上去。

尤其是在练了几个月五禽戏后,身体大为好转的嬴政,充分明白了,医术是在他找到长生不老药之前,重要的保命手段。

只有医术发达了,他才能活得更久,御医们可不得给他使劲研究医术,现在的不够先进,就研究后世的,反正不管怎么样,学不死就给他往死里学。

嬴政的命令为难坏一群御医了,他们虽然在当代算得上名医,也都在官里当差,但水平到底有多少,深度如何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

突然让他们夸个几百年,研究后世医术 ,还有政绩考核,简直要了人的老命。

也就只有夏无且几人对此早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