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四十五章 娃娃回娘家、血煞石!(求订阅)(2 / 3)

大乾执剑人 归咎. 2221 字 2023-02-21

大师送我的那根三千年人参。”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慧能双手合十,含笑对娃娃说道:“你在我寺齐云佛塔听经三千年,今日有此造化,还望你日后能多多行善,戒贪、戒嗔、戒痴,莫造杀戮,莫……” “我可乖了~不信你问李牧~”娃娃心虚的打断了慧能,然后,她可怜巴巴的看着李牧,希望他能帮自己讲两句好话。 李牧憋住笑意,一本正经的点头,冲慧能说道:“慧能大师,娃娃自化形以来,确实很乖!她既不杀生,也不喝酒,更别说吃肉了,她每天的伙食不是大白菜炒萝卜,就是萝卜炖大白菜,过的可朴素了。” “嗯~嗯~”娃娃小鸡啄米般点头不迭,拍着桌子叫道:“你听你听,我可乖了~” “阿弥陀佛。”慧能听到娃娃在外面的表现如此优秀,老怀大慰,笑道:“如此,大善。” 娃娃看起来有些害怕慧能,见他认可自己的表现,整个人都松了口气,一副如释重负的模样。 李牧道:“慧能大师,这次来白马寺,我有事相求!” 慧能方式神色一肃:“是关于龙虎山的事吗?” “不是。”李牧摇头,龙虎山虽然可恨,但他想自己解决! “那是关于这次万国朝贡的事?”慧能脸色又凝重几分。 李牧还是摇头。 “那是什么事?”慧能心想难道还有比龙虎山和万国朝贡更要紧的事? “实不相瞒,我过去一段时间运气不好,先是遇到鬼新娘,又被一具千年僵尸缠上,所以这次来白马寺,是希望慧能大师能亲自做法,念经也行,帮我洗洗身上的晦气。”李牧肃穆道。 做法……慧能怔了下,好半饷没反应过来。 “慧能大师?”李牧小声的开口。 “啊?哦……阿弥陀佛!”慧能总算回神,哭笑不得的看着李牧,说道:“李施主,运气一事,乃与自身福缘相关,非人力可以改变,不过这既是李施主的请求,贫僧便为你念上一遍《地藏菩萨本愿经》,望能助你消灾解厄。” “多谢大师。”李牧赶紧道谢。 “阿弥陀佛。”慧能掏出一串佛珠,掐着佛珠开始念经。 李牧也不知道他念的什么经,每一个字他都能听清,但连在一起,他好像又什么都听不清了。 随后,他看到慧能身后有金色佛光冉冉升起,如一轮烈日,悬浮在他脑后。 柔和的金色佛光伴随着经声,缓缓笼罩李牧。 一瞬间,李牧感觉自己泡进了温泉,一股热意从外而内,将他整个人都浸透了,非常舒服。 娃娃一开始很抗拒,听到经声立即躲到李牧背后,两只肉乎乎的小手捂住耳朵,整张脸都皱成了苦瓜。 但等金色佛光将她笼罩,娃娃的眉头逐渐松开,然后……流着口水睡着了。 慧能这一念,便足足念了半个时辰。 半个时辰后,慧能一声阿弥陀佛,将沉浸‘经文’的李牧和娃娃叫醒。 “啊,念完了吗?”李牧如梦初醒,道:“多谢慧能大师,我感觉好多了。” 娃娃也醒了过来,连忙表态:“我也好多了~” 她心里却是想着:脑袋都大了两圈~ “阿弥陀佛。”慧能含笑点头:“善哉善哉。” 李牧又跟慧能聊了会天,等旭日东升,他才告辞离去。 李牧走后,名列帝京九天骄的智珠小和尚捧着一杯香茗走进:“师傅,您的茶。” 慧能看了眼茶水,含笑问道:“茶已经凉了,你何时来的?” “在师傅念《地藏菩萨本愿经》时。”智珠羞愧的低下了头。 “记下了多少?”慧能问道。 智珠道:“师傅,弟子只记住一半。” 慧能叹息:“也不知是福是祸。” …… “李牧,李牧,我知道你那块石头是什么了!” 清幽山,竹儿一大早就跑了过来,但来到剑阁,才发现李牧和娃娃都不在。 “人去哪了?”竹儿蹲在剑阁圆门下,双手托腮,望眼欲穿的等着。 好半饷过去,当她都要睡着时,李牧和娃娃才‘姗姗来迟’。 “李牧,娃娃,你们一大早去哪了,我等你们半天了!”竹儿双手叉腰,气呼呼说道。 “去了趟白马寺。”李牧斜了她一眼,哼道:“正好,我也有事找你!” “什么事?”竹儿下意识问道。 “关于我肖像画的事!”李牧恶狠狠的瞪着她,问道:“竹儿,是不是你在翰林院售卖我的画像牟利?而且看人要价,这个一百两,那个一百五十两,嗯?” “我不是!我没有!你别胡说!”竹儿赶紧否认三连。 “我有证人的!你别想湖弄我!”李牧看她这心虚的表情就知道她撒谎了。 “不知道你在说什么。”竹儿赶紧转移话题:“哼!亏我一大早给你带来好消息,你这人,哼!哼!哼!” “好消息?什么好消息?”李牧暂且放下了肖像画的事。 “当然是关于这块石头。”竹儿掏出一块拳头大小青色玉石,玉中有血状物质,呈龙状,蜿蜒流转,好似活物。 正是李牧在凌云大佛交给竹儿的那块! 竹儿神秘兮兮的说道:“今早我收到准确情报,确认在朝贡的贡品中,有跟这块石头一样的玉石!” 李牧眼睛一亮,忙问道:“竹儿,这石头究竟是什么?” “哼!”竹儿傲娇的撇过头去。 “好吧,肖像画的事我就不计较了。”李牧只好放弃‘分赃’的想法。 “这还差不多,嘿嘿。”竹儿得意一笑,这才告诉李牧。 每逢万国朝贡,诸国都会先将朝贡的贡品详单上交宫里,若有什么‘禁品’,便会被第一时间告知摘除此物,之后,才会在朝贡日集体上贡,以彰显大乾天威! 虽说这次朝贡日,各国定会发难,但在此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