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是怕热的沈于归也走出自己的小间,又重回自己的主场——厨房之中,闲暇之余开始研究起各色吃食来。 当下汴京城中倒是兴起了一种“假菜之风”,备受各大酒楼喜爱。各大酒楼纷纷推出不同的吃食,希望以此留住食客。 这“假菜之风”在沈于归眼中,无非就是一招“以假乱真”。这些菜食,无非都是一些肉食,只是制作时却并不使用其真正的食材,而是利用颜色、质地均相近的素食,假扮肉食。 若是刀工、火候技艺高超,摆盘又讲究,便可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这也是食客最为看重的。 既然已经有了这个商机,沈于归又如何甘心白白浪费这个好机会?于是,沈于归便也提前想了一道吃食,那便是鼋鱼。 鼋鱼,也就是鳖。“瓮中捉鳖”中的“鳖”,也就是鼋鱼。 到了后世,鳖又有了更贵气的称号,那便是“甲鱼”。饭店中的食客一听“甲鱼”这个名字,便要好好想想自己口袋里的钞票够不够斤两了。 古人食鳖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周朝。在如此悠久的食鳖历史中,这食鳖的花样,也渐渐丰富起来。 例如今日这道“假鼋鱼”,便是食鳖众多万千花样中的一种。并不使用真正的鼋鱼,而是利用其它食材进行替代。 为了做好这道假鼋鱼,沈于归特意让人早上送了几只真鼋鱼来腾云楼,为了看看这鼋鱼究竟具体长什么样子——自然,若是看完了,再啃上几口,也是十分值得的。 仔细观察了鼋鱼的各处细节,沈于归便将鼋鱼放置一旁。脑子里想了想,便先取了些自己待会儿可能需要用到的食材来。 沈于归取来鸡肉。既然要做出与鼋鱼形状相似的菜食,自然便要抓住鼋鱼模样的精髓。对于鼋鱼来说,最为世人熟悉的,便是鼋鱼头了。自古至今,皆是如此。 要以其他食材充做这鼋鱼头,沈于归想到了两种食材,一是鸡肉,二是鸭肉。 这两种肉食皆是便宜易得,味道也好。从形状上来看,鸡肉、鸭肉塑形也很是方便。故而从理论上来说,用来制作鼋鱼头皆很合适。 不过最后的二选一,沈于归还是选择了鸡肉。鸭肉虽也好,只是其味道终究不如鸡肉那般香嫩,即便形状上亦可以以假乱真,不过总体效果上依旧不如鸡肉。 沈于归取了一块较大的鸡肉,用刀“唰唰”几下,便利索地切出一块棒状来。 经过自己上午对于鼋鱼脑袋的仔细观察,即便沈于归切肉时不算太过刻意,但最终切出来的鸡肉,无论是从大小,还是从形状上来说,皆是大差不差。 若是颜色再一样,便可以以假乱真了。 切好的鸡肉依旧是生肉,沈于归便将其放入厨房中的汤锅里,就着汤水,将其煮熟。今日厨房里煮的恰巧是鱼汤,鱼汤清香,与鸡肉的香味搭配,倒是正好。 至于鼋鱼的四条腿,便用鸡腿肉来替代,这是正好。鸡腿上较为宽大的部分,待会儿便用“鼋鱼壳”覆盖住,鸡腿上较细的部分,便正像是鼋鱼细细短短的四条腿了。 将四只鸡腿也扔进鱼汤锅里一同炖煮,以备待会儿使用。接下来,沈于归便开始琢磨起整道菜食中面积最大、也最为抢眼的鼋鱼壳了。 鼋鱼壳倒不难,沈于归想了半日,觉得只有用栮才最为合适。 栮,即为木耳。如今还没有后世那般高超的食材处理技术,故而所用的栮皆是新鲜采摘。而且当下的栮皆是纯天然生长的,若是长时间不采摘,自然,其个头也会让人大吃一惊。 沈于归初接触时,偶尔也会被其大小震惊。不过如今,见得多了,便也不再觉得有多奇怪了。 沈于归专门挑选了一片最大的栮,这一片栮竟有自己的巴掌那般大!而且整片栮皆是黑漆漆的,一看便长得极好。 沈于归另烧了一锅水,将栮放入其中,使其煮熟。黑色的栮漂浮在水面上,随着水温的不断升高,还时不时打个旋儿,俏皮得很! 沈于归盖上锅盖。如今,鼋鱼的头足、甲盖皆已预备妥当。剩下的,便是鼋鱼的裙边与其壳下之肉了。
假鼋鱼(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