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谶语资料(1 / 2)

今日请假,粘贴了资料。

自动订阅的书友私信我,返还。

曹丕篡汉做了皇帝,刘备也沉不住气了。他本来打着扶兴汉室的旗号,如今汉室都没了,只有自己打自己的旗子了。既然曹丕受禅之前,手下的大臣、博士们从谶纬书中找了不少曹魏受天命的根据;现在刘备要称帝了,他的大臣、博士们也照旧能从谶纬书中找到不少刘备受天命的根据。(可以很有把握地说:如果阁下有意关起门来当一当皇帝,也会从谶纬书找到根据的。)《洛书甄耀度》说:“赤三日,德昌九日会备,合为帝际。”又是赤,又是德、备,不是把刘备的姓、名、字都包括了么。《洛书宝予命》曰“:天度帝道备称皇,以统握契,百成不败。”这索性就直接讲明“备称皇”了。《洛书录运期》曰“:九侯七杰争民命,炊骸道路,谁使主者玄且来。”备字玄德,所以“玄且来”就是说刘玄德要来解救黎民于水火之中,但我总觉得这句更像是王莽末年更始帝刘玄子手下所造。谶纬的证据是天意,此外还有“地利”,就是成都这地方就应该出皇帝。据说早在几十年前,在都城洛阳的董扶就对太常刘焉说过“:京师将乱,益州分野有天子气。(”《三国志蜀书刘焉传》)刘焉是皇帝的宗室,此时就打主意自己做益州牧,准备应这个“天命”。刘焉死后,儿子刘章领了益州牧,而没家没业的枭雄刘备就用了诸葛亮的计策,硬与刘章攀亲戚,结果把成都骗到手。刘备占了成都,自然就正应了益州分野出天子这句谶。但这些故事是刘备自己编的,而刘焉做益州牧是为了自己当皇帝,那完全是栽赃的话。刘焉看到中原将要大乱,本来想躲到交趾去做官的,已经准备动身了,正好益州刺史昏暴,民心不附,所以临时决定,改派刘焉到了益州。所以益州有天子气这话的来源就很可怀疑。除了天命和地利之外,刘备还有一点以证明自己应该做皇帝,那就是众所周知的“双手过膝,自见其耳”,耳朵大到可以自己看见,虽然不能证明这是与什么神物杂交的结果,但也算是异相了。就这样,刘备说服自己当了皇帝。刘备备字玄德,所以玄且来”就是说刘玄德谯周是蜀汉朝臣中有名的术士,但他的解救黎民于水火之中有名却都是靠预言蜀汉祚运不长而得来。此人在刘禅时期是个投降派,从《三国演义》中就可以看到他的嘴脸。蜀亡之后,他随着刘禅进了洛阳,他的那些糟蹋蜀汉的“预言”可能都是在这时才发表的,因为这可以使他得到新主子的欢心。景耀五年(公元年)是蜀汉灭亡的前一年,宫中大树毫无理由地自己折断了,这棵树有多粗,史无记载,但既称大树,起码也有一搂粗吧。谯周据此推算,蜀国的国运要终结了,但这话又无法对人说,就在柱子上写了这么两句预言:“众而大,期之会;具而授,若何复。(”晋干宝《搜神记》卷六“)众而大”,是指曹魏,天下要会合于它。可是此时魏国的皇帝早已名存实亡,对司马氏要极力逢迎才能保住性命;而且魏国的寿命也不过比蜀汉长上两年多一点,还谈什么“期之会”!至于“具而授”,就是刘备准备好了再让刘禅送给别人,这要在下面详谈。而“若何复”,就是天命如此,谁也别想反抗,就老老实实地做亡国奴吧。谯周预言的特色是“测字”。据说早在阿斗即位时,谯周就说过:“刘备名备,‘备’的意思就是准备;刘禅的‘禅’,意思则是授与。连起来一解释,就是刘备准备好的江山,刘禅再送给别人。所以人的命名,不可不慎。刘备给儿子起名的不慎重,比过去晋穆侯、汉灵帝还严重晋穆侯、汉灵帝是怎么回事呢?晋穆侯是西周末年晋国的国君,他的夫人姜氏在条之战时生了大儿子,因为在这一对条戎的战争中,晋穆侯与周王的联军吃了败仗,所以他就给儿子起名叫“仇”,意思是记住这笔仇恨。等到千亩之战时,姜氏又生了个儿子,这场战争晋国胜了,所以他就给儿子起名叫“成师”,表明战争的胜利。当时晋国的大夫师服就说:“这名字起得不对劲儿,恐怕要为晋国埋下祸乱的种子,而长子的后代将要衰替。”穆侯死后,仇即位为文侯。文侯死后,其子伯即位为昭侯。昭侯封叔父成师于曲沃,称桓叔。没过几年,晋大夫潘父杀死了昭侯,要迎曲沃桓叔为晋君。这一企图虽然当时未能实现,但从此曲沃已经逐渐比晋强大,几次弑杀晋君,终于占有了晋国。还有人说:汉灵帝的长子出生之后,起名叫“史侯”。古代皇帝的嗣君讲究立长立嫡,现在长子出生,将来就是储君,却起名为“侯”,不要说“帝”,连“王”都不是。后来灵帝死后,史侯即位,改名为辩,但很快就被废为弘农王了。这也是起名不慎的恶果!这种观点在后世也有。隋文帝的皇太子名曰勇,晋王曰英,秦王曰俊,蜀王曰秀。这些名字让正常人听了不会感到有什么不妥。但怪物无时不有,当时就有人上书道“:勇者一夫之用。又千人之秀为英,万人之秀曰俊。此乃平民百姓之美称,非帝王之嘉名也。”依此人之说,最好把几个儿子都起名叫大皇、二皇之类。隋文帝没有答理他,要是在雍正乾隆的盛世,准会赏他一刀。但这种说法却与中国历来给儿子起名的习惯大为相反。不光近代怕儿子生下来不易养活,就变着法给孩子起“贱名”,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