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晟楠离开后,曹卿芷迫不及待地翻开手上的册子,入目的是一手好看的簪花小楷。 都说字如其人,能写出这么一手好字的人,想来是个不错的人。 这是一本类似日记的册子,开始写于来温家的第十天。 第一篇写的是自己到这个家十天来的感受,有温父温母对她的关怀照顾,有跟温晟楠兄弟七个相处的情况,文章最末尾写到,原本一颗惶恐的心,在跟大家相处一天后,渐渐平和下来。 从她的文字措辞,不难看出,虽然她是被买回来的,但温父温母都对她很好,跟温晟楠兄弟七个也相处得很开心。 第二篇写的是自己为什么会想到,记录这些日常的生活感受,提到温母是个非常有才情的女子,自己跟她非常合拍,干活期间两人不仅能聊生活,还能聊时下很流行的通俗小说,甚至是诗歌。还写到在娘家时无论习字还是看书,都是件很困难的事,在温家却是再稀松平常不过。 从中不难看出,原主在短短的十来天,便在温家找到了归属感,所以在这个家待得很是舒服。 …… 最后一篇是写温父温母突然出事,她感觉天塌了一样,但因为自己是家里唯一的成年人,只能硬撑着张罗温父温母的丧事,努力替温父温母给温晟楠兄弟七人撑起一片天。还写到自己既要顾家里的营生,又要照顾温晟楠兄弟七人,大概再难有时间记录这些事情。 这个日期是半个月前。 原主到这个家才一个多月,到这里十天后开始写,又在半个月前就停写了,所以总共写的篇数并不多,且写的大多数是在这家的一些日常,对她了解在这个家的情况有帮助,却对她了解在此之前的情况不大有帮助。 记事本了的内容,的确都是记录心情的文字,从中并不能知道原主有哪些本事。 不过从其文字来看,原主算是个有才情的人,然则这些东西对目前亟需银子的她来说,并没太大用处。所以看完后,她就将册子收好,然后去找温晟榆,问他现在的纺车是什么样的。 有上辈子的记忆在,这个问题温晟榆清楚得很,他直接告诉曹卿芷,还告诉她如果她能画出提高棉纺车效率的图纸来,那他们眼下的困境就能轻松解决。 曹卿芷表示自己知道了,当即就抬脚要走人,却被温晟榆叫住,“晚上要帮着一起照看蚕。” 曹卿芷很想拒绝,可想到温晟楠哥几个已经连着熬了几天的夜,总不能让他们继续熬夜。不让他们熬夜,就温晟榆一个人,她又怕对方忙不过来,只能捏着鼻子认了,“知道了知道了。” 虽然没有原主的记忆,但上辈子的她因为对缫丝感兴趣,自己专门养蚕缫丝,所以对养蚕缫丝的全过程,她还是挺清楚的,想来就算没原主的记忆也能帮得上忙。 见她应得干脆,温晟榆也就不再啰嗦,任由她离开。 到了书房,曹卿芷没着急动手,而是坐下来认真思索。 其实这个年代已经有水转大纺车,但水转大纺车不能用来织棉布。究其原因在于棉花纤维短、拉力小,动力太大容易把棉纱扯断。 要想将水动力应用在棉花纺车上,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就是避免棉纱断头。 历史上用手工纺纱发展到机器纺纱始于18世纪,第一台机器纺纱机是水力拖动的翼锭细纱机,这款机型正适合她现在拿出来。 心里有了计较,接下来就是作图。 作图对她来说并不是难事,难的是怎么让自己做的图不太超越时代。 庆幸的是因为温父是织户头领的缘故,家里有不少的织机图。 于是,她将所有的织机图都看了一个遍,又趁着午膳的时候,把书房没有的工具备足了,这才开始着手画图。 作图是个细致活,一个下午的时间,就只画了大框架。所以用过晚膳后,她立马又回到书房忙活,又忙了不少时间,才将细节都画好。 埋头苦干了大半天,她早就腰酸背疼,当即站起身来伸了伸懒腰,而后认命地拎上煤油灯出门,准备上楼帮着一起看蚕。 屋子里的空间不大,待着的时候还不觉得怎么样。 咋一出门,哪怕手上提着一盏灯,也有种被夜色吞没的感觉,被黑色包裹的感觉,让曹卿芷忍不住瑟缩了一下。从小生活在各种灯光下的她,对这种万籁俱寂的黑,她是真的有些发憷。 就在她想着要不要回房,将自己以及手上的光亮一起关在房里时,有另一道光由上而下朝她靠近,原来是看她迟迟不上楼,以为她躲懒睡过去的温晟榆下楼来了,“既然出门了就麻利点,搁这里孵蛋呢?!” 昏黄的光线下,少年的脸上满是不耐,嘴里吐出的话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