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兵夺取商于之地?” 外人或许看到的是智氏与韩氏精诚合作,他们作为智瑶信赖的国之重臣怎么可能没有察觉到智氏与韩氏在互相提防? 智氏与韩氏都是晋国的老牌卿位家族,平起平坐的时间着实太过悠久,勐然间变成了君臣的关系,相信不止智氏别扭,多少也会让韩氏感到心态上不平衡吧? 狐氏与钟氏一样是从晋国的卿位家族转变成为原国的一份子,韩氏除了是老牌卿位家族之外,比起狐氏和钟氏则是显得太强大了。 这么说吧?狐氏和钟氏加起来还不如韩氏的六成实力。 韩氏的人口约有七八十万,可能会更多?估计占了原国的差不多两成,他们的封地占原国疆域面积的一成五左右。 如果韩氏像是狐氏或钟氏那般,一定不会那么显眼? 恰恰是韩氏的实力太强,无可避免会给智氏和韩氏在双方面造成很多的难题。 因为韩氏足够强,将导致智氏的忌惮。 忌惮什么?智氏会怕韩氏某天也玩取而代之,或是学习智氏玩一手化家为国。 智瑶十分清楚一点,国内不允许有那么牛逼的家族存在,直接动手必然会让狐氏、钟氏等家族心惊之余跟着反叛,只能尝试跟韩庚取得足够的互信。 韩氏接受征召,出动兵力参与国战,尽到义务的同时,其实就是在表达出遵从的一面。 既然韩氏表现得服从,肯定没有理由让智瑶对韩氏动手。 “今次,且看司徒如何作为。夺九鼎归国献予君上,抑或夺九鼎复归‘洛邑’交还周室。”孙武承认自己无法对韩庚的选择做出绝对正确的预判。 现任的周天子在“洛邑”陷落时不知道被谁杀死,总之是驾崩了。 没有了在任的周天子,不代表没有其余人来继任天子之位,只要还有近亲血缘关系的男性,总是能有人接位的。历史上就发生过天子绝嗣,共同推举新任天子的例子。 司马穰苴干脆就将事情挑明,说道:“如若司徒夺九鼎,归师之时尽占周室之地,或有污名,韩氏则无忧矣。” 他们其实是把智瑶想得太过于残酷了? 智瑶不一定需要彻彻底底地消灭韩氏,一统天下完成改朝换代之后,诸夏皆归智氏统治,到时候一个韩氏而已,并非必须剪除不可,以势压人再慢慢削弱也是可以的。 这个要取决于智瑶怎么看待智开,一旦智开有能力压制韩虎,其实智瑶和韩庚完全能够搞一出有始有终,为后世留下留下一段佳话。 换作智开无法压制韩虎,免不得要让智瑶背上清除开国功臣的恶名了。 事实上就是那样,开国之君清理开国功臣,大多是害怕继任之君压不住那些功臣,害怕自己驾崩之后国家生乱,又或是继任之君保不住国祚。 如果智开真的太不堪,智瑶又没有其余更好的选择,估计不止会清理掉韩氏,连带狐氏、钟氏等等与普通人家显得过于庞然大物的家族,包括征战过程中俘虏的列国之君和贵族,说不得会全部带着一块陪葬。 这是智瑶借鉴了历史,比如始皇帝明明可以杀掉所有敌人却是留下,为二世而亡埋下隐患。 当然了,秦帝国二世而亡的根由还是在胡亥身上。 因为时代的特殊性,智瑶一点都不害怕有能力的人陪葬之后,会不会让周边异族崛起的问题。 当前的异族过于弱小,怎么都没有可能威胁到中原的统一王朝。 而原国会不会有新的人才出现?这个压根就是母庸置疑的事情。 这些新涌现的人才,在“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的真理之下,会有太多的功名利禄吸引他们为国效力。 “我老矣。”孙武发出了感叹。 孙武与司马穰苴从未聊过这么长的时间,话题方面多少也有点敏感。 司马穰苴要说点什么,有人过来通报,说是国君有请。 等待两人来到智瑶处,发现好些大臣已经在了。 智瑶示意台狐说明情况。 首先,关于“洛邑”的陷落已经得到证实,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流逝传遍诸夏大地。 再来就是,周王室有一批公卿出逃,他们正在向“濮阳”而来,一定是想请原国为周天子报仇。 然后,楚国使节子期提出割让疆土赎回楚君中的请求,不止愿意承认原军目前的占领区,还愿意割让原先的陈国与蔡国的全境给原国。 智徐吾率先说道:“楚国诚意十足啊。” 确实,尽管楚国现在很惨,承认原军占领归于原国的同时,一下子愿意割让那么多土地,足以表达赎回楚君中的诚意。 辅果看了一眼智瑶,说道:“陈地、蔡地本不为楚国旧土。楚国之君不复国中,屈、景、昭三氏与众家矛盾重重,楚国无君必生内乱,绝不可使楚君轻易归国。” 程朔接过话题,说道:“天子遭遇楚军戕害,天下诸侯如今聚焦大原。若是轻易放归楚君,或惹非议。” 先后又有一些人发表意见,大体上就是表达出原国虽然强大,可是不能完全不顾舆论。 辅果见那么多人附议自己,不知道是怎么想的,建议道:“我或不害楚君,出兵讨伐楚国可获诸侯爱戴。” 知道原国既定战略目标的人,他们都是怪异的眼神打量辅果,不清楚辅果到底知不知道战略目标,还是明知道原国的既定战略目标,有什么新的看法。 很早之前,辅果可是支持程宵上位的人之一,后面智瑶上位没有清算,多少是会让辅果边缘化。 宗子之位的竞争已经过去非常久,智瑶一直以来也是善待程宵,连带辅果从某种程度上也被“解禁”了。 智徐吾还以为辅果能有什么高论,然而辅果只是提出一个建议就冷场,皱眉说道:“大原方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