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事态在变得诡异(1 / 1)

智宵是知道智跞前往赵氏营地的,也知道智跞是带着问罪而去。

因此,作为智氏最能打的那个人,智宵待在智氏的营地整肃部队,随时准备带兵进击。

智申是在后面才知道智跞去了赵鞅那边,责骂了智宵一顿,火急火燎带着甲士赶去了。

哪怕是被骂了一顿,智宵并没有对智申恶感增加,相反觉得智申有点像儿子该有的模样。

至于说智宵会不会对智申降低恶感?作为多次被那么对待的亲身经历者,还是那一句话,着实很难产生正面情绪。

智申想让智宵心中的恶感减少,需要发生一件很是触动智宵内心的事情。而这种事情可遇不可求,不能有任何操作的痕迹,一切讲究的就是一个顺其自然。

“家主此行犯险,世孙为何不加阻拦?”范蠡其实是对智氏三代人相处的模式感到正常。

看似智跞对智宵无比放纵,前提却是对智氏有利。

智申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很难说是在躲避智宵,或是对智宵亲近不起来。

智宵对待祖父很尊重,可又不是那种出于亲情的敬爱,对待父亲则是客气到显得冷漠。

这样的贵族家庭在现如今才是常态,越是实力强大的家族,亲情建立在互相需要以及期待感上面,真的不是因为有血缘关系而就相亲相爱。

没办法的事情,一大家子的人那么多,互相之间能不能认识都难说。

家族里面的最顶层,每一个都有自己的角色责任,稍微失误都能让家族出现祸端,失误较大则是家毁人亡的结局,怎么可能因为出于亲情而左右理智呢?

当然了,以上的现象并不绝对,只是理智被情感所左右,真的更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以至于带来毁灭的后果。

范蠡见智宵没有回答,知道不能再继续干涉智氏一家子的情感内幕,改为说道:“已有宫城伏兵一事,赵氏行事之狠辣可见一斑。”

哪个家族不狠辣?只不过现在被逼急了的家族是赵氏。

智宵内心里出现了哀伤的波动,开口说道:“祖父已知自己时日不多。”

后面的话不用说了。

重视家族的家主,他们愿意为家族做任何事情,包括及时清理掉内部的有害人员,哪怕那个人是自己的儿子。

对别人狠仅仅是一面,他们对自己也会很狠,后继有人为前提,愿意在必要的时候牺牲自己,以牺牲自己的方式为家族打开一个能够破局的契机。

所以是,智跞不知道此去有没有危险,不管赵氏有几成的可能性会杀掉自己,什么风险都愿意承担。

如果赵鞅不敢或不愿意动手的话,可以让智跞取得主动权,以甘愿犯险的姿态展示出最强硬的态度,压迫赵氏在国君过来后不敢再有动作。

换作赵鞅动手?智跞其实很愿意死在赵鞅手中,以残躯来激发智氏的复仇**,同时将魏氏、韩氏拉下水,三个家族一起发动对赵氏的战争。

范蠡想说什么话,看到魏侈和韩不信联袂而来,张开的嘴巴重新闭上。

魏侈和韩不信看似来得比较匆忙。

“正卿往赵氏营地而去?”韩不信一脸紧张地问道。

为什么韩不信会紧张?还不是他们坚信赵鞅在宫城伏兵事件中占据关键作用。

既然赵鞅敢参与宫城伏兵,再看看以往的行事作为,还有什么是做不出来的吗?

魏侈则是问道:“君上果然在来此地路上?”

能够猜测出魏侈现在多么愤怒。

提出置换封地的是魏氏,他们也非常希望封地的置换能够成为定局,等于最不想出现意外的家族就是魏氏。

魏氏跟韩氏不一样,乃至跟智氏也不相同。

魏氏在决定完成什么事情之后,不会像韩氏那么轻易退缩,也不想智氏喜欢搞灵活多变那一套,历来就是会不计代价去将事情做成。

因此,智跞坚信魏氏提出封地置换对智氏来说就是一个契机,再根据赵鞅的一贯所作所为,认定是一个让魏氏站到智氏这一边的绝好机会。

智宵谁的问话都没有回答,在等着两人之中谁提问智跞的安全问题。

“可需我家集结兵士?”魏侈多余的话没有再说,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