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4 / 7)

3毫米鱼雷发射管。

然而这还不够,设计师还在艇首上方和指挥塔两侧增加了4具鱼雷发射管,不过这4具发射管无法从内部装填,属于一次性使用。

如此一来T级潜艇就能在首轮射击中发射多达10枚鱼雷,在正常交战距离上,大型舰队如果遭到偷袭将很难躲过这样密集的攻击,有效地提高了命中率。

早期人们对于艇尾是否布置鱼雷一直争论不休,很多人认为在艇尾设置鱼雷发射管会挤占宝贵的空间,而且作战效果也并不好,不过后来潜艇军官们频频反馈缺少艇尾鱼雷发射管不利于作战,这才增加了两具。

与当时其他潜艇一样,T级潜艇也布置了一门带有炮盾的4英寸甲板炮,最初备弹100发,后来有所增加。

早期标准防空武器为3挺刘易斯机枪,1941年时改为维克斯机枪,还有一些被改成双联装20毫米机炮。

因为武备占据了太多的空间,为了保持远洋航行的燃料需求,因此留给潜艇动力舱的空间就小了很多,大部分的T级潜艇安装的是1250马力6缸4冲程喷射柴油发动机,虽然它的单位功率相对要低一些,不过胜在可靠性高。

另外还有一些战前建造的潜艇使用了德国的柴油发电机,它们也存在单位功率低的问题,要知道这些发动机在德军中只用于推动几百吨级的U艇。

整体来说T级潜艇还是很不错的,标准T级潜艇水面排水量1325吨,水下排水量1570吨,水面最大航速约15节,水下最大航速约9节,艇员61人。

第一艘T级潜艇在1938年年底才服役,一年过后大战就爆发了,因此英军实际上没有来得及按照设想在东南亚部署一支T级潜艇部队。

二站爆发时T级潜艇首先参与了北欧地区的战斗,不幸的是第一个战果却是自己人,在9月10日,特里顿号在巡逻途中发现一艘潜艇(奥克斯利号),过于紧张的他直接用外部鱼雷管发射了两条鱼雷,一条命中目标,直接将友军奥克斯利号击沉。

不过随后的战斗还算有点作用,在挪威战役期间击沉击伤了一些德军舰船。

法兰西战役后,T级潜艇转战比斯开湾,用于建立海底巡逻圈,封锁U艇进出大西洋的通道,在这里它们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主要的发现或击杀都是由飞机和水面舰艇完成的。

1941年年底,英军派遣T级潜艇进驻地中海,它们在那里的主要任务是破坏敌人的海上运输线,执行类似U艇的截杀任务。

在地中海战区,意海军拥有比较完善的反潜手段,而且地中海水面平静,能见度高,非常不利于潜艇作战;

尽管这样,T级潜艇仍然在地中海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4艘潜艇获得维多利亚十字勋章,有效地削弱了地中海的运输能力。

不过T级潜艇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总共13艘被击沉。

至于地球另一端的战事,二站爆发时没有一艘T级在那服役,在霓虹偷袭珍珠港前才派出2艘T级潜艇,它们抵达时新加坡已经陷落,只好与荷兰潜艇组队并肩作战,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到二站后期,T级潜艇已经显得过时,只是在盟军整体优势面前没有出现大问题。

二站后皇家海军仍然保留了不少T级潜艇,一部分在几年后接受改装,取消了隆起艇首等结构,外形更加流畅,它们被用于北欧地区的巡逻等任务。

英国皇家海军的T级,又称“特里同”级,用来取代O、P和R级。

在荷兰皇家海军服役的四艘T级潜艇被称为“剑鱼”级。

在战争结束后的十年里,幸存下来的老旧潜艇被报废拆解,剩下的则被改装成反潜船,以对抗日益增长的毛熊潜艇的威胁。

不过事实证明,这些类似级别的潜艇并不令人满意,它们在机械上不可靠,体积大,速度慢,而且过于复杂。

此外,1922年的华盛顿海军条约要求这些潜艇须在服役的13年后退役。

因此,O级潜艇将不得不在1940年8月退役,结果后来1939年战争爆发,O级潜艇须继续服役。

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将英国潜艇舰队的总吨位限制在52,700吨,所有潜艇的最大标准水面排水量为2,000吨,最大火炮装备为5.1英寸(130毫米)。

丑国人曾在1935年的伦敦裁军会议上提出1200吨的限制,但被海军部拒绝了,因为这不包括“逆戟鲸”级布雷潜艇。

海军部自己也提议保留2000吨的限制,希望竞争对手的海军会建造更少但更大的潜艇,以维持其民族自豪感,这比追猎大量小型潜艇容易多了。

斯坦利·鲍德温领导的保守派也曾提议完全禁止潜艇建造和使用,或对每艘潜艇限制在的排水量限制在250吨,但海军部准确地预测到,其他国家不会接受如此严格的限制,并继续设计当时被称为“重复P”或“替换P”级潜艇。

O级、P级和R级的设计初衷是为了对抗日益强大的霓虹帝国海军。

在没有可用于作战的舰队的情况下,潜艇将成为对抗霓虹人的主要进攻武器。

因此,替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