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一种比先前更加强大的“大型强力舰队巡洋舰”,用于协调多支水战或者编队直接活动,或者加入主力舰队决战。
归根结底,美军主力舰队掌握有数量优势,要想对抗美军,就必须在最终进入决战前掌握一系列优势,而前卫战带来的信息,位置和消耗敌人的可能性是绝对不能忽视的。
总之,巡洋舰的作用有,但没想象中那么大,尤其进入了新世纪以后,巡洋舰已经逐渐被大型驱逐舰取代,也不足为惧。
而二站期间各国驱逐舰的优缺点也非常明显。
就拿毛熊的驱逐舰来说,从一开始的“列宁格勒”级驱逐舰再到最后的“基辅”级驱逐舰,除了从意大利进口的“塔什干”级驱逐舰之外,大部分毛熊海军的驱逐舰,不仅排水量较小,而且普遍在动力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20年代,随着毛熊国内形势逐渐稳定,重工业逐渐发展之后。
当时的毛熊海军科学技术委员会决定为毛熊红海军制作属于苏联自己的第一型现代驱逐舰。
考虑到当时毛熊国内重工业的实际情况,新型驱逐舰的指标并不高,设计排水量才2100吨,主要武器是5门130毫米舰炮。
不过,毛熊红海军认为这样的指标并不能够满足自己的使用需求。
因为毛熊红海军打算让这型驱逐舰充当毛熊红海军下属的,各个分舰队的驱逐舰领舰,带领各舰队的老式驱逐舰进行战斗。
因此,在1929年,毛熊红海军将原始设计方案交给了希曼斯基进行设计。
希曼斯基以当时法国海军的“沃克兰”级驱逐舰为蓝本,对原始设计进行了调整。
希曼斯基将设计排水量由原方案的2100吨增加到2250吨,并用76.2毫米高射炮和12.7毫米高射机枪取代了此前落后的37毫米高射炮。
在经过审核后,这个方案在1931年获得通过,得到了10艘的建造许可并被命名为“列宁格勒”级驱逐舰。
因为“列宁格勒”级驱逐舰的预想作战区域并不是远洋海区,所以该舰采用了短艏楼设计,虽然简化了建造难度,但是也导致了舰内空间较小,设备布置和人员活动都受到一定的影响。
在武备方面,除了5门130毫米单管舰炮外,“列宁格勒”级驱逐舰还装备了2门45毫米高射炮、2门76.2毫米高射炮、两挺12.7毫米高射机枪和2座4联装533毫米鱼雷发射管。
同时,该舰还装备一具“波塞冬”声呐,可以配合舰上的深水炸弹执行反潜作战。
“列宁格勒”级驱逐舰一共建造了7艘,全部以毛熊及其加盟共和国的重要城市名来命名,足见毛熊红海军对其的期待。
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站中,“列宁格勒”级驱逐舰并没有取得太大的战绩,因为主要港口的丢失,大部分情况下“列宁格勒”级驱逐舰只能够作为海上浮动炮台,执行对陆火力支援任务。
除了短艏楼设计导致性能提升有限之外,作为苏联红海军第一型设计和建造的驱逐舰,仍然采用铆接方式建造,导致其装备的5门130毫米舰炮不能同时开火,不然会对舰体安全造成影响。
此外,当海况超过8级时,“列宁格勒”级驱逐舰舰身结构也会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
总体来看,“列宁格勒”级驱逐舰对当时的毛熊红海军来说,象征意义大过于实际意义。
“列宁格勒”级驱逐舰在建造和服役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一系列问题,证明了这并不是一款能够满足苏联红海军使用需求的驱逐舰。
而“列宁格勒”级驱逐舰的原班设计人员也很快总结出了不足。
于是,毛熊正式批准了“38号”工程,首舰被命名为“明斯克”号,“明斯克”级驱逐舰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