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大炮时代过去了(3 / 6)

很好,可以19节高速战斗巡航8000海里。

意大利、法国的主要战场在地中海区域,因此意大利维内托级战列舰与法国黎塞留级战列舰的续航较差。

再次,考虑到德国海军舰艇数量少,战舰必常在数量劣势下战斗,在海战中,在数量劣势下战斗,没有高航速是十分危险,因此俾斯麦号也提高了设计航速。

最后,俾斯麦号的主炮寿命长,射速达到2~3发/分钟。

另外该舰还继承一战时德国造舰传统,即采用大量的水密舱设计,至少22个主水密舱加更多数量的次要水密舱以在战时保护舰船的核心部位。

从上述特点看,俾斯麦号较好地符合了其“具有远洋破交能力的战列舰”的设计意图,由于错估蒸汽机的续航,俾斯麦号不能很好执行破交任务,实际是海岸防御战舰。

俾斯麦号战列舰采取了介于全面防护和重点防护兼顾的设计。

俾斯麦号拥有穹甲和较强的320毫米厚主装甲带构成了较强的舷侧防护,实际上是让穹甲和垂直装甲共同参与了侧舷方向的防护,而非完全沿袭了一战时的穹甲设计。

总之,俾斯麦级的防御体系在近距离接战中效果好,但在远距离炮战中特别是受到高俯角的穿甲弹攻击时,防护力较为不足。

因为俾斯麦采用穹甲布局,导致舱室利用率不高,为航速必须拉长动力舱段,座圈就会往首尾挤,为防雷层深度压缩座圈,使它宽度无法装上3联装15吋炮,俾斯麦级为了尽快开工,重设3联装15吋炮塔显然不行。

使用一战设计就成了最省事的选择。

因此俾斯麦号最终设计单炮塔是双联装380毫米口径舰炮,共4座炮塔的战列舰,主炮塔采用前后对称呈背负式布局,前后甲板各布置两座。

所以从后世的眼光看,俾斯麦号并不是当时最强大的战舰,但相较于第三帝国海军的对手——大英帝国海军而言,却是无可匹敌的强大战舰。

当俾斯麦号出海巡航时,英国海军竟无一舰可与相抗。

然而,卑斯麦号的强大似乎只存在于纸面上,实战中并没有拿出亮眼的表现,而似乎造出来就是为了演绎悲剧的。

1941年,德意志第三帝国如日中天,陆军“钢铁洪流”左右出击,旋即攻灭捷克、波兰和法国,整个中西欧尽入囊中。

环顾周围,只有毛熊和英国尚在卧榻,但只能婴城自守,自顾不暇。

携着臣服法国的余威,德国锋芒直指英吉利海峡对岸的英伦三岛。

但忌惮大英帝国无比强大的海军实力,德国无法投送陆军到英国本土。

“大轰炸”就此开始。

对日后的同盟国而言,年初罗丝弗签订的“租界法案”是及时雨,大量的丑国援助开始源源不绝的由海上运送到英国。

此时,英国遭受到前所未有的军事郑治压力。

伦敦的白金汉宫都第二次受到炸弹袭击。

如果让彻底让高傲的英国人屈服德国的指挥,只有斩断辽阔大西洋上从美洲到西欧的交通运输线。

对德国而言,难题是英国皇家海军拥有比第三帝国压倒性的优势。

此时,德国海军舰队只有四艘战列舰,夏恩霍斯特号、格尼塞诺号、俾斯麦号和尚在建造的提尔皮茨号。

而大英帝国的海军此时则有15艘战列舰,还有5艘正在加紧建造。

更不要说,英国的航空母舰、驱逐舰和巡洋舰的数量都远远超过德国人。

只有在广袤的大西洋上的潜艇是对手最大的威胁。

但此时的德国人正志得意满,信心爆棚。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站,德国的水上舰艇就曾四处出击,在欧洲西部绵延的海岸边对英法的航运造成极大的破坏。

现在,轴心国正在建立全面的优势,隆美尔在北非给与英国人沉重的打击,英国从利比亚到伊拉克的链条正在被砸碎。

大英帝国的舰队需要填补四面的窟窿。

1939年8月,德军统帅部就试探性地派出“施佩伯爵海军上将”号重型巡洋舰,辗转游弋于大西洋、印度洋。

对英军的海上交通线大肆破坏。

德国人先后猎捕了9艘英国商船,排水量共计8万余吨。

有记录的袭扰达到100多艘船次,迟滞了超过60万吨排水量货物的运输。

虽然在12月,这艘船在拉普拉河口重创英军特遣分舰队后,被包围在中立国乌拉圭的蒙得维亚港,最后自沉。

但辉煌的战绩让德国海军信心大振。

1941年1月到3月,德国海军展开了代号“柏林行动”的军事行动,两艘战列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尼塞诺号组成战队,在公海舰队司令官刚瑟·吕特晏斯的指挥下。

突破了英军的封锁。对英国的补给舰队展开了游猎行动。

吕特晏斯制定了游击袭扰、打完就走的战术,先后摧毁了22艘船只,给英国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德国统帅部对吕特晏斯的成功高度称赞,水面舰艇打击英国人运输动脉的经验让德国海军司令埃里希·雷德尔一时风光无限,成功增加了德军上下的盲目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