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航空服务(1w)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做民航是个很复杂的工程。
飞机有了,不代表立马就能开业卖票,还有一系列的设施需要跟上。
虽然短期内利用水上飞机的优势,不需要建造跑道,但塔台肯定要有,候机厅必须要建设,包括地勤服务人员,地勤维护人员,地勤安保人员,都需要配备上。
而这些人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上岗的,必须要经历专业培训才可以。
这就完了吗?
当然不是,还需要空中服务人员,俗称空姐,当然,最重要的还有飞行员,没有飞行员,飞机就是破铁皮,根本飞不起来。
这就完了吗?
当然还没有!
航线需要申请吧,落地以后的维护需要人吧?
等等这一系列的工作,都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筹备,一项一项的完成。
当然,现在的这个时代,无需搞得太过高大上,只要飞机能非得起来就足够了。
其它的可以循序渐进慢慢的来。
事实上,这个时代,华夏就已经开始筹划载客、运货的民航运输了。
原历史中的民国中后期,便已经建立起了完备的民航体系,还开设了多家航空公司,在京城、金陵、魔都、粤省、蓉城等大城市间开辟了航线。
当然,现在坐飞机还属于奢侈皮,要想坐飞机,首先你得买飞机票。
后世有航空公司作为民航飞机的运营商,不仅有不同的航空公司可供选择,还可以选择多种订票、购票方式。
这方面华夏倒也不算太落后,世界上第一家运营固定翼飞行器的航空公司,是荷兰皇家航空公司,成立于1919年10月7日,一直到二十一世纪仍在运营,已有百多年的历史。
英美也是在1924年之后才陆续建立起航空公司,以北洋的实力自然难以筹建航空公司。
不过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提升政府形象,北洋筹划了五条航空线路,准备搞几条官办的航空运输班线。
北洋规划的五条航线分别是:
京沪航空线、京汉航空线、京哈航空线、京库航空线、库科航空线。
北洋采购了一批“汉得利·佩奇”飞机。
二十世纪初,欧洲国家率先开展航空客运业务,但运营的客运飞机都是用轰炸机改装的,而且连飞机的座舱都是敞开的。
航空公司要向乘客出借飞行服以御寒,甚至在飞机上燃起煤炉取暖。
因为当时的座椅结构简单位简陋,乘座很不舒服,所以早期乘客晕机可以说是家常便饭。
1931年,英国的帝国航空公司把汉德利·佩奇公司全新设计的H·P42双翼客机率先投入干线营运。
这是第一种不用轰炸机改装的客机。
该机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客运的标准,航空客运也从此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这种客机在设计上极有特色。
机上设有前后两个客舱,可载客38名。
4台发动机分别装在上下机翼上,以减小噪声和振动。
客舱内装饰优美,沙发座椅柔软舒适。
两排面对面的座椅中间还有一张固定的茶桌,座椅也可分几个角度后仰。
客机上还装有暖气空调,前后两舱之间是卫生间和配餐间,有2位服务员在途中为乘客供餐。
H·P·42客机的内部设施是当时班机的最高标准,乘客的乘坐环境很舒适。
这种双翼客机,帝国航空公司共购买了8架,用于开通欧洲和东方航班。
H·P·42营运16年中未出现过一次事故,以安全、可靠、载客量大而闻名于世。
截至第二次世界大站爆发,H·P·42的客运量超过了100000次,累计航程达2092100公里,相当于从地球到月球5倍多的距离。
这方面北洋还是愿意下血本投入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北洋开辟的这些航线,都是以京城为中心,连接魔都、江城、冰城等地。
但是北洋搞了两个航空管理部门——交通部下属的“筹办航空事宜处”和“航空办事处”。
两个机构的职权划分不清,分别从国外采购了一些飞机,主要有“维梅”和“汉得利·佩季”两种,都是基于一站中的轰炸机改型的民用机。
两个机构互相排挤,互相争夺经费和资源,根本没有统一的规划。
“五大航线”就是“航空事宜处”的杰作,“航空办事处”也不甘落后,一口气搞出来“五条干线、十二条次干线、八条支线”的航空线路。
但是这些规划都是镜花水月,北洋根本无力实现。
直到1920年的直皖战争结束后,“航空事宜处”被撤销,“航空办事处”继续推进民航业的发展。
他们手上有数十架飞机,自然可以搞搞靓丽的“空中风景线”,考虑先开辟“空中游览线”来试水。
利用京城周边的山海景象,结合不同季节的客流动向,航空办事处先后开设了四条线路。
第一条是3月21日开设的,由南苑机场起飞,在京城上空进行游览,可以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