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由于工厂食堂的设立和普及,以及餐饮业“登堂入室”的趋势,街头小吃的规模开始慢慢萎缩,炸鱼薯条摊变成了炸鱼薯条店。
依旧是查尔斯·狄更斯,在他的另外一本书《雾都孤儿中,描绘了维多利亚时代东伦敦街区出现的早期炸鱼薯条:
“在那脏乱的店里出售的是,许多大小和图案各异的丝质手帕,尽管led店很小,它依旧囊括了理发店、咖啡店、啤酒店和炸鱼薯条店”。
而现实中英国
据说曾经一度伦敦闹了鱼荒,于是那段时间里店里改卖炸薯条,生意竟然也不错。
所以当鱼荒危机解除,炸鱼回归的时候,店里的薯条摊位依然保留,还加载了炸鱼薯条套餐,鼓励人们将炸鱼薯条一起购买。
顾客对炸鱼薯条的反应热烈。
生意火爆时,rlin“s店的队伍可以排到半英里长。
这两种食材在英国一拍即合,英国的鱼薯生意从20世纪起飞速发展,在1910年英国国土上有超过25000家“鱼薯店”。
到了1920年,店面涨到了35000家。
直到后世,在英国有将近一半的鱼是就着薯条吃掉的。
炸鱼薯条对英国人来说是件大事。
曾经以油墨报纸包裹的包装,早已被更环保的纸餐盒替代,简陋油锅支起的摊位也已变身成连锁或规范的明亮店堂。
早期的鱼薯店在鱼类上别无选择,只能买每天早上最先到达港口的鱼。
归功于运输与冷链技术的飞速进步,后世英国境内鱼薯店里的炸鱼有八成以上是鳕鱼或黑线鳕,这其中也有炸鱼薯条吃法的“南北之争”:
从英国南部到中部,炸鱼用的鱼排都是鳕鱼,过了中部地区往北,就是黑线鳕挑大梁。
此外,南部的炸鱼用油偏向口味清淡的植物油,而北部如约克郡一带,炸鱼必须经过牛油“历炼”,口感才算正宗。
英国人称炸鱼薯条里的薯条为chips,一般连皮切粗条烹饪;
而将美式肯德基或麦当劳里那种去皮后更细长的薯条称为“rench ries”,翻译过来就是“法国薯条”。
不过虽然名叫法国薯条,但公认最早的发明者却是比利时人。
在比利时记者jo gérard调查中,一本比利时南部某家庭内部记录册中提到最早薯条的制作记录:在1680年荷兰统治时期,当地人就开始使用油炸土豆条这种方法来烹饪了。
另有一种说法是,在比利时南部默兹河谷沿岸生活的居民创造了薯条。
因其习惯捕捞一种在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水域生长的细长形小鱼,以整个油炸的方式烹饪入食。
而在18世纪欧洲小冰期时,封冻的河面也封冻了小鱼的来源。
用以果腹的土豆在当地人的灵机一动下被切成细长的条鱼形状,再入锅油炸,薯条就这样诞生了,这样看来,薯条从最开始就跟炸鱼有不解之缘。
二站时,英国的食物有三分之二以上依靠进口,由于海上补给线遭到德军袭击,粮食紧缺,英国政府对于国民实行配给制,但这个配给清单里并没有包含“炸鱼薯条”。
英国高层明白,明白炸鱼薯条是让民众填饱肚子最有效的食物,也是英国广大劳工阶级长久以来的“安慰剂”——不管是在一站还是二站时期,“炸鱼薯条”总是保证供给。
英国高层鼓励英国家庭自己种植自给自足、容易收获的土豆;
而在鱼类的供给上,英国一半渔民在养育国家,一半在保障水域安全。
由于希大爷的部队在英国周围水域布置了许多致命的水雷,英国号召大量渔民把水雷找出来格林姆斯比成了英国最重要的扫雷地区。
扫雷的方式是采用专门的扫雷舰,舰上有种锯齿形的金属扫线,当它靠近水雷时,会切断挂着水雷的金属线,水雷迅速浮出水面,被炮火击中后再沉下去。
二战中有超过6万多渔民被征召去扫雷,清扫了超过16000枚水雷,因此丧生的人达到14500多人,250多艘船只在当值时被击沉,换来的是安全的渔业捕捞海域。
但英国人对炸鱼薯条的认真还远不止这些,为了炸鱼面团里雪白鲜嫩的鳕鱼排,从1944年到1976年的二十多年间,英国不惜多次发动海军进行“鳕鱼之战”,来捍卫他们吃炸鱼薯条的权利。
1944年是冰岛刚刚成立的日子,对于这个新成立的国家来说,附近海域里丰富的鳕鱼捕捞量,是其赖以生存的主要资源渔业资源一度占到
冰岛出口资源的70%80%。
但早在15世纪,这里就是欧洲各国渔民丰收的狂欢地,英国人在其中分到的“蛋糕”数一数二。
1893年时,统治冰岛的丹麦人就曾向英国提出索赔,认为英国人发明出的拖网渔船造成的过量捕捞,严重伤害了他们的渔业利益。
从20世纪起,英国的拖网渔船每天浩浩荡荡在冰岛海域打捞。
截至二站以前,英国人在冰岛水域的捕鱼量就已经达到他们在其他海域捕鱼总量的2倍以上。
1952年的捕捞量更是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