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送上门的买卖(1w)(2 / 6)

露律师代表华夏影戏研究社启事,史无前例的声称,对任何危害研究社权益的行为采取法律手段,又成为当天话题焦点。

然后,在最初播出的一周里,更不断刊登消息,再三申明:「阎瑞生」影片将运往外埠,在魔都播出时日无多拉。

这一下,「借势宣传」、「制造话题」、「软文推广」、「饥饿营销」……一个个都给用上。

自然,「阎瑞生」电影一出,效果拔群。

当时的魔都,如果没看过这电影,在大街上都不知道跟人聊什么。

整个电影的拍摄,历时6个月,广告上声称费数万,其实一共投资了3000大洋,而播出

不但自己赚钱,阎瑞生更掀起了华夏长故事片的

然而阎瑞生虽然卖座,却风评不好。

虽然是电影形式,甚至还借鉴了欧美悬疑片的拍摄风格,但其骨子里,阎瑞生其实还是华夏传统警世故事的模子。

这个模式,虽然讲求天网恢恢、报应不爽,却在描写罪恶时,总是颇为用功和逼真,而最后的报应又总是来的太快,一般不大起得到警醒的作用。

而用电影拍出,反而更逼真,也更猎奇,所以免不了被骂诲银诲盗。

电影大卖,很快就有模仿者出现,

只是《张欣生作为跟风之作,更加没节操,剧情更奇特,场面更血腥,以至于有人上书教育部,痛批其写者必欲取穷凶极恶,描写尽致,宣扬其姓名,流传于世界,此尤不可忍矣。

北洋一看事要闹大,紧急出台电影审查制度,结果,已经播出一年的阎瑞生,受张欣生牵连,一起被禁掉了。

不过此时,华夏影戏研究社的众人,已经在捞了一笔后就地解散,陈寿芝、邵鹏两人更是直接退出影坛。

其他人虽然留在电影界,甚至有些成为华夏二三十年代电影事业的中坚力量,但也与阎瑞生和华夏影戏研究社没什么关系了。

而商务印书馆影戏部,自阎瑞生后,再没拍过卖座的电影,又因为影棚起火,后来干脆倒闭了。

值得一提的是,阎瑞生案,从事发到阎瑞生被抓获,最初报纸只是简单报道,并没有引起太大注意。

但当时的北洋,正被五四后一直不断的各种学运工运搞的焦头烂额,警察厅因为直接参与各种维稳和镇压,更一直被人记恨,形象极差。

弄得当警察在社会上被人看不起,地位低下,自己人也抱怨连连。

于是,警察厅一拍脑门,想着借助阎瑞生案,重塑警察高大上的形象。

在警察厅的授意下,报纸

警察厅更将对阎瑞生的审问记录透露给报纸,任报纸添油加醋后发表。

又多方采访两人的熟人,想尽办法,尽量将内容往奇葩的方向带。

于是,这个本来已经平寂了许久的案子,忽然就成了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

只是与警察厅想象的不同,阎瑞生案大热后,人们非但没有称赞警察厅的英勇明智,反而出现了许多抨击社会治安恶化的声音。

结果,警察厅的整个努力,只成了为阎瑞生电影的嫁衣裳。

阎瑞生案在北洋影响极大,电影被禁后,相关戏剧依然演出很久,近一个世纪来不断改编,甚至郭老师前几年还讲过其单口相声。

为什么说跟朱老五有关?

富商之子朱老五与女支女王莲英交好,重金助其登上国总里之位,但也因此被自己的父亲朱宝山得知。

朱宝山白手起家,恨极此事,要朱老五从此断绝与王连瑛的来往,哪知王连瑛怎愿放弃此等金主,百般纠缠不休。

朱老五无奈,有意介绍其与阎瑞生等一干朋友认识以便脱身。

王连瑛初以为遇上新金主,哪知阎瑞生因生活无度,是个外表光鲜的穷光蛋。

王看轻阎瑞生,阎心中颇有不满。

这边,王连瑛又返回纠缠朱老五,于是朱老五暗下狠心,篡夺阎瑞生,将王连瑛拉出去教训一顿。

而这天,王连瑛看到阎瑞生开的是朱老五的车,以为朱老五回心转意,轻信阎瑞生,被拉到野外。

阎瑞生本也只想让王连瑛知道利害就行,哪知王连瑛以为阎瑞生窝囊,辱骂有加,阎瑞生气不过出手过重,遂生命案。

案发后,知道全过程的朱老五积极为警局提供线索,又动用家里关系,一推六二五,还落个协助破案的好市民形象。

而阎瑞生被塑造成罪恶典型,与同伙一起被枪毙。

为什么时隔多年,朱传仁又从脑子记忆深处勾起了这件事?

因为朱老五找上门了!

他老子朱宝山是曾经的魔都总商会会长,算起来比朱传仁这个华商总会副会长要高的多。

换个

角度说,朱宝山就是老常希望朱传仁担任的角色。

不过朱宝山已经逝世了,逝世时,葬礼费不过四万两白银,这四万两还不是在他的遗产里拿,而是他的长子自己当买办赚出来的,他留下的遗产相比于他在魔都的名气,真不成正比,基本没剩多少真金白银了,都做慈善了。

作为同等级的巨商,四万两的数目不过盛轩淮葬礼费的七分之一不到,但葬礼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