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冯德麟救匪(中)(1 / 3)

这位小米商名叫田龙,在家乡六间房乡开设了一间米行。此地距离大洼县很近,也就是如今盘锦大米的产区。在清末时期,那里的地主们就带头搞起了蟹田,所以那时那个地方的稻米在奉天早已声名远扬。田龙就在家乡经营起米行,专门从大洼及其周边地区,从农户手中收购这种蟹田稻米,随后在海城和辽阳等地开设米铺,进行稻米的销售。然而,他家的米行规模极小,仅有三间米铺。

那时候,我的外公基本不再主营大米生意,毕竟利润相对有限。但我外公本就是以米行起家,出于怀旧之情,“隆丰号”依旧保留着米行的业务。我外公当时即便只是将米行当作业余副业,可在全奉天依旧拥有上百间米铺,吉林、黑龙江、热河等地都有“隆丰号”的身影,甚至京城也设有“隆丰号”的米铺。说到这里,并非刻意强调我外公生意做得如何庞大,而是通过对比,更能凸显出田龙米行规模的渺小。

米行这类买卖,利润向来不高。即便大洼的蟹田米品质上乘,价格相对较高,可他从农户和地主那里收购的成本也不菲,所以利润相较普通稻米只是略高一些。当时的民间,多数人只求温饱,对稻米质量的追求只是少数人的需求。因此,田龙的米行每年仅有几百两银子的纯利,他确确实实只是个小米商。

而且,据说这田龙之前曾将六间房附近的普通稻米充作大洼蟹田米售卖,被客户揭发。要知道,当时做生意最讲究的就是诚信,以次充好的行为每个商人或许都曾有过,但主要针对的是底层的百姓买家,绝不会欺瞒合作伙伴。田龙居然连合作伙伴都骗,可见其不仅诚信缺失,人品更是存在问题。这种行为一旦曝光,在行业内必然遭到唾弃,田龙也因此陷入了商业危机。据说他的米行在最近几个月都毫无生意,此时的田龙犹如热锅上的蚂蚁,正绞尽脑汁以各种方式试图解决米行的困境。

就在这一天,有位朋友给田龙介绍了一位海城当地的大米商。这位米商堪称真正的行业巨头,仅在海城和辽阳就拥有数十家米铺。不过,这位米商此前未曾经营过大洼的蟹田稻米,当时只是正好有意涉足这一领域。田龙将其视为大救星,倘若能与这位米商合作,以他那点稻米吞吐量,这位米商完全能够消化。如此一来,不但能化解眼前的危机,往后他收购的稻米也都有了稳定的销路。所以此刻,田龙正不惜一切代价,努力争取让这位米商与他合作。

但在这位米商眼中,大洼的蟹田米不过是他正要尝试经营的一个品种罢了,并非至关重要。毕竟这么多年未曾涉足,也未影响他成为海城的米业之王。能做当然不错,可对他的影响实则不大,毕竟做好了一年也就多收入个几百两银子,这对于他每年数千两白银的纯利润而言,简直是九牛一毛。但田龙却眼巴巴地盼着他来救命,哎,同为商人,差距竟是如此之大。

不过,若想搞定这位海城米王,倒也并非难事。毕竟合作成功,双方都能获利。而且田龙经历此次挫折后,也长了教训,再不敢用其他大米假冒蟹田米。然而,经营大洼蟹田米生意的并非只有田龙一人,怎样才能让这位米王只与田龙合作呢?

田龙在商圈摸爬滚打多年,虽说生意规模不大,但从未亏损,每年都有几百两银子的盈余。这足以说明田龙还是有些本事的,虽说人品不佳、目光短浅,但不得不承认这人还是有点小聪明的。

为了与这位米王合作,他首先通过两人的共同朋友,打听到这位海城米王特别喜欢喝花酒。而且此喝酒非彼喝酒,他最爱在美女环绕的氛围中畅饮。据说这位米王酒量惊人,有时却又低得出奇。就拿 50 度的辽阳小烧来说,与普通客户共饮,三两恰到好处,多一滴都不喝。但在一群美女的陪伴与吹捧下,他能狂饮两斤,这便是差距所在。并且,这位米王极其讲究排场,对酒本身并不挑剔,200 枚铜钱一壶的辽阳小烧便能满足,但对喝酒的场所极为讲究。此外,这位米王还极度好色,说白了就是钟情于喝花酒。

于是,为了投其所好,田龙这天正准备邀请这位米王前往新开的海红院喝花酒。其实,晚清以及民国时期的高级妓院并非人们想象中那般单纯从事皮肉生意。事实并非如此,虽说这些高档妓院本质上仍是妓院,达不到青楼的高雅境界,但与青楼仍有相似之处。虽说稍显庸俗,但绝非那种直白露骨的场所。

怎么说呢?就如同现今的高级会馆,妓女们既卖身又卖艺。在为顾客解决生理需求的同时,还要填补他们精神上的空虚。甚至有些顾客光顾此地,并非为了满足某种特定需求,而是为了舒缓精神上的寂寞。所以那时高档妓院的妓女,基本都是才貌双全,不仅容貌秀丽,还精通各项才艺,而且巧舌如簧、风情万种。许多大人物乃至文人雅士都沉醉其中。

之前这种场所还分青楼和妓院,但随着女性地位,尤其是汉人女性地位的下降,到了晚清,已不再有青楼和妓院之分,只有高档妓院和低档妓院之别,再也没有卖艺不卖身的地方。高档妓院与低档妓院可谓天壤之别,在辽阳的怀王府胡同,低档妓院中 200 枚铜钱就能完成一次快速的男女欢好,而高档妓院里的头牌,陪酒或许就要 5 两银子,这便是差距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