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书院的诞生(1 / 3)

话说我家私塾的这个餐厅,那当真是奢华无比。据我家酒楼掌柜、著名鲁菜大师青岛人李政友回忆道:“你父亲对你们家私塾可谓极其上心。由于你们家私塾从辰时三刻开始陆续上课,到午时五刻停堂(私塾结束所有教室的课程,相当于放学)。那时都讲究过午不食,一般人正餐通常只吃两顿,特别是学生和先生这类非体力劳动者,所以下午那顿饭对于多数人而言,乃是一天中的最后一顿饭。为了能让那些先生们吃好,你父亲着实下了功夫。当时你们家先生众多,有十几个,还有一些县里和府里当差的偶尔也会去你们家私塾授课,甚至你父亲还会给远道的外县学生提供午餐,所以用餐人数甚多。你父亲都是让我安排厨师和帮厨去你们家餐厅工作,就在你们家获得开书院资格的前一年,你父亲要求我每月从酒楼派五名厨师去你们家私塾做饭。为了不影响酒楼生意,厨师则一月一换,但每天保证有五人在私塾餐厅。帮厨也是从酒楼找的,大概有六七个人。打杂和跑趟的则是你家祖宅那边的人,少说也有七八个人。由于你家私塾那边的餐厅都是我来管,起初我还以为你家要在北园乡里开分号,结果才知晓是私塾设食堂,我也是惊讶不已。要知道,你家私塾每天都要用大量原材料,这么说吧,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那是应有尽有。每天光大米、白面这些主食就要 20 斗,各类蔬菜则需百斤,猪一头,羊三只,各类鱼五十多条,甚至还有从营口运来的各类海鲜和黑龙江运来的各色野味,也是一应俱全。这么说吧,我在酒楼工作这么多年,我的师兄弟甚至下属都有在各大县衙食堂工作的,但规模跟你家私塾的餐厅比起来,皆是小巫见大巫。这么说吧,你家私塾食堂的规模就等同于城里一个中高档酒楼。”根据我家酒楼掌柜所说,我家私塾餐厅规模的确很大,但这是我父亲奢侈吗?非也,其实这是我父亲对于私塾工作人员和学生的重视。

在介绍完当时的生源情况和办学地点后,再跟大家介绍下此时我家私塾的师资力量。由于我家私塾的学生已有百人之多,根据生源情况,我父亲从全府甚至奉天寻觅了十三名固定塾师,他们不但都有秀才功名,甚至在教育经验上各个都是老手,其中大部分都有在官学教课的经历,这些人都是我父亲花重金从官学那里挖来的。辽阳府学政和辽阳县教谕不但没有不满,反而是大力支持,这里的缘由当然是金钱的力量。甚至辽阳县教谕李如秋先生还出任我家的客座教授!反正官学又不是他家的,他们自然不在乎!

话说我家除了这 13 名优秀的固定塾师外,还从奉天各地请来 20 余名兼职先生。这些人做兼职是因为他们都在政府和官学当差,他们也都有“举人”功名,甚至还有几个做官的“大人”。我的“初师”李如秋便是其中之一,甚至还有奉天的五品员外郎。至于这些人为何甘愿给我一个民间私塾做客座“教授”,还不是因为“人情世故”吗?随着晚清商人的地位越来越高,政府也与商人合作得越来越多,这就使得我父亲办学更加如鱼得水。其实,“情面”这些只是部分原因,还有对他们这些人的“尊重”,而最能体现“尊重”的无疑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前文书提到过,我家固定塾师的年薪是 120 两银子,从之前提到过的银子购买力就知道,这可不是小数目。再加之其上课地点是奉天著名豪宅,据说当时在“刘氏书屋”,每个塾师都有一间单人办公室,还提供住宿,标准是一人一屋。吃的就更不用提了,我家私塾早上就供应“早餐”,各种早点和粥有二十多种。午饭则两人一桌,六菜一汤,还可随口味和喜好“点菜”。精品凤城老窖、塔陵白酒、辽阳小烧这些奉天名酒则无限供应。就问这待遇在民不聊生的晚清如何?那些个兼职“教授”待遇则更好,他们每次来都是一桌豪华酒席伺候着,10 菜一汤,像张掌柜说的那样“天上飞的,水里游的”一应俱全。而且按照其做官品级和在官学的地位,他们每来一次薪酬都在 5 到 10 两不等。这真可谓是“王爷般的收入,大学士般的待遇”,而私塾督办李永年大人的待遇则更优,据说在他为我家私塾工作的两年时间里,银子就拿走了 600 多两,而在生活上则“予取予求”。试问,有这样的老板,谁不愿为其效犬马之劳?同时,我父亲对学生也是十分疼爱。本来私塾食堂只为外县或者路途较远的学生准备,因为怕其在路上时间久,下学时间本就略晚,在路上挨饿就不好了。学生吃饭则 4 人一桌,六菜一汤,但就因为待遇太好了,极其富裕的人家也不会每天都吃得这么好,所以其他同学见后也都在学堂吃饭,父亲则是来者不拒。甚至有些送学的、赶马车的也都会在学堂餐厅吃,父亲也向来来者不拒,所以才有这么大规模的学堂餐厅。有人问了,那么私塾赚钱吗?答案就是太天真了,办学本来就是赔钱的事。因为并不是来上学的都是有钱人,如果学费收多了,那么家庭比较普通的就读不起了,而且学费还不能不一样,有钱人也是如此,哪管你学堂吃得有多好?差一钱银子都不来,所以办学真的亏。我家私塾近些年随着师资力量和硬件过硬,知名度越来越高,学费自然也是府里最高的,甚至奉天的私塾都没我家高,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