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府寺三部门要全力协作,争取在五月前完成所有安葬事宜。如期完成,人人有赏,迟则人人受罚。”李建辉闻言顿觉压力沉重,无奈应道:“臣遵旨!” 退朝后,李显叫来武思远商议立碑之事。武思远接过碑文,低头细看,见这碑文约莫三千多字,写的全是武曌平生功绩。其中提到武曌明察善断,知人善任。政治上改革吏治,肃清风气,发展科举,开创武举,提拔人才,影响深远;经济上注重农业,颁布利民政策,开创“贞观遗风”;军事上收复安西四镇,巩固国防…… 武思远看罢,不禁忧虑道:“若将这些歌功颂德的文字刻上去,臣认为会惹来天下人的非议,毕竟自临朝称制起,武皇为集中权力,对可能危害和影响其统治之人,不分亲疏,大举屠刀。曾先后重用酷吏二十七人,杀害大小官员近两千人,灭族一千零五十七个,其中宰相五位,大将军十几位,一度导致朝堂之上人人自危。最甚之事,她将开国功臣李勣、宰相郝处俊掘墓焚尸,此举极有可能就是武皇的下场!”李显闻言哀叹道:“这正是朕叫你来的原因,你毕竟是武皇的亲侄,文采过人,此事交由你办,朕最放心!”武思远勉强应道:“此事容臣回去好好想一想,毕竟这要改就得大改,非一时半会儿能写好的。”李显道:“朕给你七日时间考虑,七日后你将拟好的碑文呈与朕看,若无问题,就尽快给圣皇立碑。”武思远沉思一番,推辞道:“臣才疏学浅,此番大事还是您主笔为好,毕竟您与圣皇血浓于水。” 李显深知要想写好碑文,若无高超的思想,断难出彩服众,便强令道:“你就莫再推辞了,朕说你行,你就行!”武思远见状无奈应道:“臣定全力以赴,不知陛下可还有别的事?”李显问道:“对了,你可知乾陵现在是由谁负责修建?”武思远略一思索,道:“这个,臣若没记错的话,最早的设计者,应该是那阎氏兄弟。此二人极擅长工艺,且聪明敏锐,对绘画、工篆、隶书、建筑工程无不精通,我朝大多城池、宫苑、陵墓,皆是他们修造的。自他们之后,便由宰相韦待价负责,不过在永昌元年,韦待价出任安息道行军大总管,率军征讨吐蕃,在寅识迦河兵败后,不久便病死了。现由何人掌管,臣实在不知!”李显提醒道:“我曾无意中听圣皇提起过,她将此事交给了幻天堂的林元丰去做,不知是真是假?那林元丰朕亦派人打听过,可此人却如同人间蒸发一般,不知所踪。眼下要打开陵墓,安葬圣皇,非此人协助不可!” 武思远闻言诧异道:“林元丰不是幻天堂的堂主吗?想不到圣皇竟将此等大事交与他来办!”李显道:“听说此人本事了得,之前还协助过阎氏兄弟修建陵寝,想必他对乾陵的风水布局了如指掌。”武思远道:“自高宗入葬后,乾陵外围用三合土封闭,墓穴外围有着数十层的石灰糯米浆,干了以后比铁还坚硬。除此外,墓道和墓门被人用巨石封住,且石头的缝隙之间,又用铁水浇筑。此等坚固程度,若遣人去挖掘,工程量巨大。”李显道:“难怪严善思提议,在乾陵的旁侧选一‘吉地’,为圣皇重新建立一座陵墓,真不知你为何反对?”武思远笑道:“圣皇既已留下遗诏,我们若篡改,岂非大逆不道。再说,圣皇执政期间,早已开始扩建乾陵,已在周边修建了十多座陪葬墓。整个陵园规模之大,气势之雄,前朝无人能与之媲美。此事做好,可名留青史,陛下您自是功绩卓著。” 李显闻言苦笑道:“朕登基不久,政务繁忙,乾陵那里营建得如何也不甚清楚,你哪天陪朕去那里瞧瞧。”武思远应道:“臣遵旨!要想顺利完成合葬,就必须得找到乾陵的设计图纸。惟此,方能准确地判定墓穴的入口位置,挖开羡道,启开墓门,否则将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李显道:“不错,眼下只有林元丰最懂风水,须赶快找到此人下落。”武思远道:“将作监大匠负责督建,也熟悉图纸。臣建议一面由大理寺暗中寻找林元丰,另一面,臣来负责寻找设计图纸。若是找到那林元丰,诸多难事便可迎刃而解,若找他不到,只要问出图纸下落,我们亦可找到墓门。怕就怕若是硬来不得要领,坏了乾陵风水。”李显道:“朕即刻派人拟旨,通知大理寺卿裴谈。圣皇合葬之事,乃头等大事,朕命你全权负责,不得有误。”武思远闻言受命道:“陛下放心,臣定会为您办妥此事。”言毕,武思远送李显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