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王爷的意思,还是公主的意思(1 / 2)

权门姝华 桑景 1205 字 2023-06-04

第二天一早,兄妹俩一起吃的早饭。不过,徐铮眼睛上的黑眼圈可以看出来,昨晚他根本没睡好。 徐含烟倒还好,估计是这一天实在太累。刚回京就去公府受了罚,还到处折腾,事也是都堆在一处,脑子累,身体也累,那点事自然也就在心头散去。 她是够坦荡,但也因为她的坦荡,徐铮难以成眠了。 徐铮也不全是因为看到了不该看的,而且是徐含烟说要得到他,要他真心实意,要他心甘情愿。 在他看来,这应该是最动人的表白了。 但是,他无法回应。 至少,现在还无法回应。 “侯爷,这两天,宫里没什么消息传出来吗?” 徐铮不知道她要问什么,“你指何事?” “听说,之前宫里有贵人在找寻巫医。我记得,大南的宫廷是很忌讳这个的,怎么还有人这么大胆子?” “高祖有一位宠姬,生了重病,高祖茶饭不思,日夜担忧。便有人建议高祖去寻巫医来救治,说是有些玄妙之术。 后来,还真寻了一位巫医,不过,经巫医治病后的宠姬没几天就死了,而且尸体发黑。太医看过,说是中毒而亡。那巫医被杀了头,连带着她的全族也都被杀尽。 自那之后,大南便不许有巫医存在。至于说这后宫之中,巫医更是禁忌。你说的这个贵人,是何人?” 徐铮说了一下前于巫医的前因后果,因为他怕徐含烟并不太清楚过往。 “那不是侯爷应该去查的事吗?” 徐铮挑了下眉,抬眼看徐含烟,似乎是想说什么,但最后也只说三个字:“知道了。” 一顿早饭吃得了有些索然无味。 徐铮心里像是堵着什么,有些吃不下,他在徐含烟起身离开前说了一句,“我与阿母谈过了。” “王爷的意思还是公主?”徐含烟自然来了兴致,一脸期待地看着他。 “你觉得呢?” 徐铮反倒吊起她的胃口来。 “我觉得,侯爷在耍我。”徐含烟起身要走,却被徐铮给拉住。 “我只是想知道,你是怎么看?” “侯爷,我怎么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这是王爷的意思,那便意味着皇上可能不行了。之前我跟我说的贵人,你该知道是谁。 如果这是公主的意思,那就说明公主和王爷不是一条心。这么大的事,王爷不知道,挑起来会是什么后果,侯爷应该能想像。侯爷如今还有心思跟我打哑谜,我反倒不知道侯爷想什么了。” 徐含烟有些负气,她是操碎了心,徐铮倒像没事人一般。 “兵器的事,是舅舅的意思。不过,不是用在现在,只以备不时之需。这件事,阿母还在淮南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计划了。 阿母回京一年多,也陆续有人进京。你的消息不是很灵通吗?这个没发现?” 徐含烟一时无语。 “阿母没让你知道,不是信不过你,是这件事越少人知道越好。不只你不知道,阿母和舅舅也没让我知道。” 徐铮这话像是安慰。 徐含烟在心头叹了口气,确实,这事她不该太计较。毕竟,她也有些事没跟人家说,这跟信不信得过没什么关系,只不过是每个人都留有底线罢了。 “看来,是我多事了。不过,你既然跟公主谈了,八成我又得挨罚了。管公主的事,这回怕不只是罚,可能......” 徐含烟想着昨天站了那么久,又跪了那么久,腿还疼呢。 她这命啊,可真不太好。 “我没提你,只说是自己去地库想取几件东西,这才发现的,也没有主动提及淮南侯。 好啦,这事也说完了,舅舅已经回京,昨晚说这件事的时候,舅舅也在。他说想见你,今天你去一趟舅舅的王府......” 京城的临江王府不大,陆策每次回京后,就住在这边。他十来岁就去了藩国,出京之前都住在宫里,这王府也是后来置下的,为的是回京的时候,自己有个落脚的地方。 平常这里就留了几个老仆人在打理,也没有什么人来,加之位置比较偏僻,所以这里也很清静。 徐含烟在临江王府门口下了车,抬头看了一眼那颇有些小气的大门,知道的这是王府,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哪个小门小户的宅院。 扣开铜环,有下人来领了她进院子。 院子不大,打理得倒是干净整洁,花园的凉亭下有美人在抚琴。徐含烟看了一眼,是临江王妃,那清冷之气一如刚刚听到的琴声。 跟着下人的步伐来到了后院的书房,书房临水而建,有绿树环绕,颇为清幽。 徐含烟听得陆策唤,这才移步进屋。 “徐含烟见过王爷!” 她见过几次陆策,印象都还不错,倒是与原文里写的不差一二。 “起来吧,这是在家里,不讲那些虚礼。来,尝尝我从临江带来的茶,看看与京城的茶有什么不同。” 徐含烟到了几案前坐下,这般独自见陆策,她多少还是有些拘谨。 陆策递上的茶,她双手接过,赶紧一口饮下。结果,心太急,把嘴皮给烫了,引得陆策哈哈大笑。 “我说丫头,你这是口渴还是心急?” 徐含烟擦了一下嘴,“就是......见到王爷有点激动......” “激动什么?” “就......”徐含烟一时间想不起什么马屁词来,手心都出了汗,“王爷风流倜傥,玉树临风,一表人才,气宇轩昂,风度翩翩......” 人一急,那不管合适不合适,能找到的词都给用上。 陆策笑道,“你是不是还漏了一点。” 徐含烟愣了愣,漏什么了?她刚才说什么了? 没办法吧,这是将来的皇帝,她想不紧张都有点难。虽然以前也见过,但真没有单独这样说过话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