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1章 再次放水(1 / 2)

接受北迁条件的官员目前有百分之六十。

也就是说,剩余的百分之四十,大都是奔着留在开封养老做的决定。

众所周知,文人可以通过科举之路当官,买官是买不来的。

除非有祖上福荫的,可以直接进入仕途。

否则开封一旦失去京师地位,再科考都是要去幽州的。

赵楷大概看了一下户部的名单,发现这些无动于衷的人家,大多是儿子不成器,或者已经从伍的。

偶有几个只有女儿,也就是说,官做到他这一代,这一门也就到头了。

还有一小部分,却如折彦质说的那样,犹豫不决另有隐情。

赵楷的目标就是他们。

朝堂上对于再延迟三日供其他官员改变主意一事,吵得不可开交。

折彦质的同伴也渐渐浮现了出来。

他既然肯说这话,便是有人提过。

赵楷才不会傻傻地以为,他是为了大宋朝廷的稳固出发。

折家已是强弩之末,辉煌不在了,折彦质年过半百,想重振家门,这也不是不能理解的事。

这就是这种做派,让赵楷心里极不舒服。

赵楷咳嗽了一声,大殿内瞬间安静了下来。

“折爱卿,你说说看,三日内再决定随都北迁的人,需要做些什么?”

这是一个背过答案的考题,折彦质应声出列,“官家,微臣提议,三日内决定的人,缴纳一定的银两,算作对燕云道路的路损贴补。”

众臣面面相觑,议论声再起。

“路损贴补?”

折彦质解释道:“大批车马入幽州,那里的道路承载的压力可想而知,既然想去,为当地做些贡献,这不为过吧?”

前三日决定的人可是有银子领的。

这后面再去的,还要交银子,李纲反正是看不懂了。

他捋着胡须,心中暗笑,这些人是想用银子当敲门砖。

但看了一眼面色平静岳飞,似乎想到了什么……

那就是官家怕开封成了别有用心之人的窝点。

当所有中枢部门全都北迁之后,这里的最高行政处便是开封府衙。

府衙掌管民案,刑案不假,可缺了皇城司的从旁协助,执行力度可想而知。

就算大理寺暂留,也不可能处理府衙的案子。

而刑部作为六部之一,定然不会留在开封,如此一来,开封的案件处理情况将会变得扑朔迷离。

如果大批臣子留在此地不走,空出来的良田,房舍,便会成为他们分割的对象。

惠及于民,可能吗?

绝不可能。

岳飞虽不是朝臣,可在外征战数年,见识也广,他闷声不吭,至少说明,赵官家的决定在他眼中是必要的。

其他臣子还在就缴纳多少讨论的热烈。

赵楷却起身,准备退朝了。

“诸位爱卿,这件事你们尽可发表意见,至于多少合适,朕需要个确切数字,公布之后,就改不得了。”

言下之意,便是,若定的高了,让人望而却步,都打退堂鼓,朝廷的面子哪儿搁?

可是若低了,这砖也忒不值钱了,朝廷不要脸面的吗?

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先把漏网之鱼确定下来好呢?还是先定个价,吸引他们来讨论,最后折中合适呢?

折彦质也有些抓马。

没想到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阻力重重。

退朝后,赵楷没有立即离开,而是退到了文德殿小憩喝茶。

本想着折彦质会来哭诉,反悔甚至撂挑子。

没想到三盏过后,无一人登门。

赵楷回了菁华宫,朱琏喜上眉梢,放下笔墨走了过来,“官家,你瞧瞧,这是臣妾问询后的结果。

她们都不想离宫,甚至还说,官家在哪儿,她们的家就在哪儿,临幸与否,她们不在乎。”

赵楷看着密密麻麻的人名,竟然不知道自己的后宫有八十多人。

他印象中,睡过的连八个都不到吧?

皱眉叹了一口气,“不走,让朕养着?她们倒是想的好!劳烦皇后再去说,就说朝廷朕可以帮她们找人家嫁了。”

“官家!”朱琏脸色一变,“这入了宫的女人,再出嫁,百姓怎么看皇室?”

“朕要是管那么多人怎么看,早就该去死了!”赵楷往椅中一坐,“恰好朕有些想法,让她们选择吧!

选秀进来的新人朕见都没见过,不算给朕戴绿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