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082(4 / 6)

的成绩:“……听说刘记商行特意将他送到了江南。曹石春风得意地回来,又有于子林那层关系在,这次刘记商行,恐怕要投效晋王了。” 果然,听说了这事,燕王也顾不上湘文了。 他气得直皱眉:“老七是怎么搞的?曹石在他地盘上这么活跃生事,他竟然一点办法都没有,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老七将刘记商行拱手让人吗?真是个废物。” 晋王现在有兵,若是又有了大笔的银钱,岂不是如虎添翼。 这事他不能忍。 燕王去见了太子,开门见山问道:“二哥对这事怎么看?这么下去,咱们恐怕只能沦为大哥的陪衬了,我倒是罢了,只是二哥,您可是元后嫡子,如今朝中只知晋王,不知太子,我替二哥委屈啊。” “你不必激我,咱们的目的是一致的。”太子脸色阴沉地说。 他非常气恼,说起来,还是他的人先给刘记商行抛出橄榄枝的,也是他先提议让刘记加入西北互市交易的。结果最后反倒便宜了晋王。 晋王,又是晋王!这人天生下来就是克他的。 燕王坐下:“那二哥说怎么办?真的要让晋王将刘记收入囊中吗?老七那废物,自己地盘上的肥羊都看不住,还能让晋王捡了这么大的便宜。” 但老七要不废,他们也不会都盯上刘记的巨额财物了。 太子眉眼间也尽是阴鸷,他阴恻恻地说:“不能让刘记落入晋王手中。刘记既不能为我所用,就将其毁了,而且这次咱们也可借机对晋王动手。咱们不能这么一直被动了,必须得抓住他的把柄。” 燕王看向太子,问道:“二哥可是有了办法?” 太子眼神阴狠:“这次西北互市就是个机会。我听说,不光是刘记,大哥手底下的商行也加入了西北互市。” 这个燕王也知道。当初晋王与太子、楚王的争端,他在背后暗戳戳地推了一手,时至今日仍无人发现。 晋王府下面的虞泰和太子这边的秦贤,都被发配去了西北。 事情已经过了两年,晋王想必是又重新启用了虞泰,将西北的生意交给了虞泰。 秦贤被贬谪到了西北的安州担任知府。 有秦贤在,想必太子是想通过他,对晋王动手,只是这事怎么才能牵扯到晋王身上呢? 燕王眯起狭长的眸子,看着太子:“二哥所说的机会是什么机会?可有什么是我能做的?” 太子勾唇冷冷一笑:“三弟尽管等我的好消息,到时候在朝堂之上与我站一块儿便是,三弟这份情,我给你记着。” 燕王见他不肯说,心里有了想法,嘴上却说:“二哥哪里的话,你我兄弟,自当同心协力。那弟弟就等你的好消息了。” 太子点头,笑着将燕王送了出去。 燕王看得出来,太子现在的心情极好,想必是这个所谓的办法能够给晋王添不少堵,甚至是直接将晋王拉下马。 但晋王如日中天,能直接毁掉其好名声和父皇信赖的,除了逼宫谋逆或是叛国,其他的些许小事,诸如晋王手底下的人贪污受贿之类的,父皇可能都会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不会因为这点事就严厉惩处晋王的。 但在西北,又是两国互市,逼宫肯定不可能,就只有叛国。 可要说晋王会叛国,燕王都第一个不信。 大哥志在那个位置,现又手握兵权,优势极大,怎么可能做出如此自毁前程遗臭万年的事?大哥还不至于糊涂到这种地方。 那在西北,又在互市这个关口,有什么能让晋王背上通敌叛国的罪名? 燕王的心脏扑通扑通地跳,结合太子还要针对刘记下手,毁掉刘记一事,他已经猜到了太子的意图。 不光晋王在西北互市掺和了一脚,太子也利用秦贤在西北这个便利,没往里少捞好处,商行都开去了西北。可西北互市时间短暂,一年就那么一回,利润再丰厚,也不可能就指着那一个月过日子。 那平时呢?西北地广人稀,富裕的百姓更是不多,想要赚大钱,指着老百姓不大可能,太子他们莫非暗中在与拓拓儿人做买卖? 燕王越想这个可能性越大。 难怪太子不肯与他透底呢,估计是怕他猜出来。 燕王兴奋极了,这可是他的好机会,若是弄得好了,可以一次性将太子和晋王全部给拉下马,到时候他就长,谁还能与他争? 老五虽占了个嫡子,但名声可不怎么样,手里也没多少拿得出手的成绩,即便有个钱皇后相帮,他也不怕。 燕王快速回府,将广正初召来议事。 两人讨论了半天,觉得这确实是个不错的机会,但要怎么样将这事不动声色地把太子和晋王一块儿扯进去,有些难,因为燕王在西北没有布局。 广正初提议:“这事最好的办法是引得他们俩相争,自曝其短,拼个你死我活,咱们只等捡漏便是。现在没人,不若安排信得过的比较生的面孔,带着一支队伍装作行商前往西北,寻机会将此事透露给晋王的人马,引得他们双方斗起来。” 燕王想了一会儿,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岳父所言有道理,只是这人选,岳父可有合适的推荐?” 广正初才因为一个湘文惹得燕王不悦,这回让他举荐人,他自是小心又谨慎,仔细在心里将家族中的子弟,身边的人都过滤了一遍,各种权衡。 见他久久不说话,燕王还以为广正初是没人推荐,兀自想了几息道:“岳父这边没合适的,我这里倒有一个人选,那李大全如何?此人本就是商贾出身,扮作商人,最不惹人怀疑,而且此人来王府还不到两年,外面的人没几个认识他的。” 广正初有一点点印象,他询问道:“这条件正合适,只是不知此人信不信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