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茶(1 / 2)

神级黄金手 天牛行空 1059 字 2023-03-11

徐景行只是略微一沉思,便拿定了主意,微笑着起了个头儿。

他起的这个头儿非常的简短,只有一个字,“茶”。

程琳听的目瞪口呆,以为徐景行不懂规矩,连忙道:“傻子,起头要起第一句,实在不行也得起完整的诗词名。”

徐景行笑着点头,却不说话,只是笑呵呵的望着程老头儿。

程老头儿也有点发愣,抓着『毛』笔眉头紧锁,显然在苦思冥想,片刻后忽然一拍大腿,“我想起来了,这是元稹的诗,一字至七字诗,诗名就是这个字,第一句也是这个字。”

听程老头儿这么说,徐景行微微一笑,赞道:“您老果然博学。”

“嗨,你这小子就别埋汰我了,我知道有这么一首诗,但也就记了个诗名和前两句,后边那几句,真记不起来了,”程老头儿苦笑着摇摇头,朝他的小外孙女道:“盈盈,去那边,拿《唐诗大全》过来,”一边说一边叹息,“今天丢脸了,竟然得照着书本来抄写,唉。”

徐景行见状暗自得意,心道:不让你吃点苦头,真以为我这个高中没毕业的学生是个软柿子呢。

不过嘴上却恭维道:“是这首诗太偏,您能记得有这么一首诗就很了不起了。”

“哈哈,你不用说好听话,我没那么小心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记得就是不记得,没什么好掩饰的,”程老头儿爽朗一笑,跟着反问:“你呢,能背下来?”

“当然可以。”

“哦,试试,你背,我写,”程老头儿也不要《唐诗大全》了,让徐景行背,显然是想看看徐景行是不是真的能背下来。知道这首诗,跟能将这首诗背下来,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境界。

对古诗词的了解稍微多点,就有很大的概率知道这一首诗,但能轻而易举的将这首诗背下来,那只能说明对方在古诗词方面的诵读量非常惊人。

徐景行自然不惧,略微调整一下呼吸,轻轻的土气开声,轻声背诵道:“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他声音温和明朗,清爽中带着一点磁『性』,宛若一杯刚刚冲泡开的碧螺春,听起来就很有感觉,跟着他的声音走下去,仿佛已经品味道了那种回甘无穷的滋味。

他在这边背诵,程老头儿在那边挥毫泼墨,笔走龙蛇。程琳跟她的小表妹则又惊又喜的望着他,像是发现了什么珍宝一般,眼睛里都是亮闪闪的。

尤其是程琳,她完全没想到徐景行的声音竟然这么好听,尤其是诵读古诗的时候,那节奏,那韵味,简直能让人沉醉。再搭配着那一身带着点中庸气息的服装以及专注而温和的神情,徐景行在她眼里简直就历史上那些风流大才子的化身,她在一片看着,心都快酥了。

徐景行可不知道程琳什么感觉,他背诵完,程老头儿也写完了。

他凑过去端详片刻,忍不住赞道:“好字!”

程老头儿也颇为得意,不过也翻过来夸赞:“主要是你这首诗选的好,读的也好听,听着你的声音,那感觉就来了,写的时候自然一气呵成,韵味十足,如果让我照着《唐诗大全》写,绝对写不出这种感觉来。”

“您老太谦虚了,别的不说,光是这一手行楷,随便写几个字都能价值千金,”说恭维话,谁不会啊?徐景行摆地摊这些天,别的本事没学到,就学会了说好听话恭维人,绝大多数人的耳根子都很软,听到好听话,心也跟着飘飘然了,这样在做买卖的时候,他自然无往而不利。

程老头儿也是凡人一个,虽然口头上还很谦虚,但脸上那得意的笑容却无论如何都掩饰不住,显然非常受用。

当然,徐景行的恭维也不算太离谱,因为程老头儿写的这一手行楷确实挺有造诣,比何老头儿那半桶水强多了,笔画的构架、笔力以及字句的布局,都非常出『色』,基本功更是好到没话说,以至于他竟然找不到什么缺点。

至于这一首诗的韵味,那就更出『色』了,一个接一个的行楷字若即若离,似连非连,可落在纸面上,却像一杯冲泡开的龙井茶,半生的手工宣纸是水杯,每个字的一笔一划就是茶水中上下浮『荡』的茶叶,笔墨在宣纸上的留白处就是开水,墨汁与宣纸接触时晕染开的墨『色』,则是茶叶中散发出来的茶『色』。

这字,如果写在一两百年前,流传到现如今,没有个三十五万别想买下来。

没办法,这字太好了,韵味也好,要是买下来挂在茶楼里,茶楼的生意一定会兴盛许多。

程老头儿哈哈一笑,将『毛』笔递给徐景行,“来,轮到你了。”

到了这个份上,他也就不再客气,接过『毛』笔,铺开宣纸,扭头望着程老头儿,“该您老出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