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城盐州(2 / 3)

大唐想用骚扰之法疲梁困梁,人家梁师都能撑到现在也不是傻的,打不过就干脆放弃。

以前还能经常拉突厥人一起,可去年大唐与突厥达成渭水之盟,现在突厥又受灾,也暂时顾不上梁师都了。

梁师都自己守不住盐州,干脆放弃,战略收缩,没问题。

“把乌城、白城收拾一下,驻兵屯守。”

“可人都没了,盐池都荒废了,怎么办?”

“这盐池还在,盐也在,有盐就不怕荒废,梁师都也不可能把所有人都迁走,出榜安民,招拢百姓恢复打盐,”

武怀玉不怕没人。

他们自己就几千人,何况还带来了一千多囚犯呢,直接可以在这里晒盐。

有盐就可以去庆州、灵州换粮,有粮有城还怕什么。

不费一兵一卒,武怀玉宣告收复盐池县。

当天,便驻军乌城、白城。

盐州镇兵,武怀玉授号定边军,州兵驻于盐池县城,以及还未收复的五原县城,定边军则进驻乌城等堡寨。

恢复烽堡、长城防线,接管诸盐池,恢复盐路。

招抚诸蕃胡。

要做的事情挺多,好在这次有备而来,既有兵马将士,也有州县官吏等。

苏烈牛见武他们憋着股劲来,结果一个敌人没见着,气的要直接越过长城,把长城内的五原城马上收复,武怀玉倒不急,一步步来。

敌人退一步,那他们就进一步。

一边恢复地盘,一边恢复盐池生产,恢复盐马等贸易。

站在城墙上,感受到古朴苍桑。

这里处于长城之外,可知这里本不是适合农耕的地方。

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古长城其实不仅仅是军事意义上的防线,也是一个自然地理上的农牧分界线,因为长城基本上处于四百毫米等降水量分界线上。

这条线,才是真正造就游牧与农耕的界线。

他是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分界线,也是森林植被与草原植被的分界线。

年平均降雨量在四百毫米以下,干燥多风,只适合放牧,这也是为何从秦汉到如今隋唐,这里一直处于帝国边疆,一直战事不断的根本所在。

擅于农耕的汉民族,在这里并不太适应。

所以就算秦汉等王朝兴盛强大的时候,也不过是将游牧民击败征服,然后安置在边地,让他们放牧守边。

但不同的种族和文化,往往这种臣服和羁縻政策,又能以真正控制住他们,一旦中央王朝衰弱或内乱时,边地的游牧民就往往会叛乱造反。

所以历来中原王朝的北疆边界,其实就是这条降雨线,历代长城,也基本上在这条线上。

虽然在这条线上,还有富庶的河套地区,可只要实力稍衰弱一些,都控制不住。

两边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却难以相安无事,一直以来,草原上游牧民族都更骠悍一些,但相对落后些,抗灾能力也更弱,所以当草原出现大旱、大雪等大灾,就容易弱肉强食,引发战争,最后这部落战争,又往往容易演变成对中原的入侵劫掠。

隋修长城,也是为隔绝游牧民的骚扰。

五原城,便是长城上的重要关城堡垒,苏烈他们不关于盐,也不关心贸易,他们只关心打仗。

一群将领聚集一起,派出大量轻骑四出侦察,研究着如何把五原城拿下。

五原相距乌城,六十里,当朔方长城要冲。

沿着长城,还有不少古堡营寨烽火台,他们考虑如何一一夺取收复。

不过武怀玉却觉得他们多虑了。

以梁师都直接放弃乌白池和乌白城的情况来看,他们也不会去死守五原的,虽说这是长城要冲,可他们明显没有跟唐军在盐州对抗的胆量。

大概率,五原也不会有什么战事的。

如今摆在武怀玉面前的,其实不是军事上的对抗,梁师都明显怂了,直接跟他玩坚壁清野,把人全都迁走,留给他一块空地。

武怀玉收复盐州,得面临没人的问题。

这是件坏事,倒也不全是坏事。

坏处是要恢复得需要时间,更缺人,好处则是留给他的是一张白纸,任他书画,他可以更轻松方便的重新分配整个盐州的格局、利益。

数天后。

武怀玉站在了长城要冲五原城的城楼上,一切如他预料的那样,梁师都丝毫不想跟他打,直接撤,撤兵迁民,坚壁清野,直接退出了盐州。

他们一路撤到了夏州长城以北,红柳河一带。

武怀玉给长安天子报捷,不费一兵一卒,成功收复盐州,夺回两县四盐池和三十六堡。

苏烈成功与夏州都督段德操会师。

段德操带着刘兰成、刘旻,率夏州军也收复了白于山以北,长城以南诸地,还把红柳河西岸之地恢复,现在控制了长城内的宁朔县,长城外红柳河以西的长泽县。

梁师都据守红柳河下游的朔方城,并仍控制着横山山脉东的银绥之地。

但随着武怀玉、段德操两军的进军,其原本控制的白于山、长城一线防御,彻底的被撕开。

现在他东有黄河,北有沙漠,西南是唐军控制的长城、白于山防线,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