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一章 用好手里的刀(2 / 4)

“那就逼一逼他们吧。”

赵骏微微点头,随后敲了敲桌子上的铜铃。

“知院。”

外面值守的政制院属官走进来。

“去请一下王内侍。”

“是。”

属官就离开了。

“你打算调两浙路禁军过去?”

见到要请王守忠,蒋堂就转过头来询问。

“嗯,该见见血了。”

赵骏目光深沉,随后略微皱眉。

他想起一件事。

江浙地区是有厢军的,他自己就有调动厢军的权力。

政制院也能调动,如果不需要派禁军去的话,其实不用去让赵祯下诏书。

但这次他打算动真格的,杀他一批人震慑一下天下地主,那么就必须要动用全副武装的禁军士兵。

比如两浙路就有禁军广德军团。

可广德军团作为外派的就粮营名义上有十个,实际上有三个营在汴梁,另外五个营在西京河南府,孟州和沧州各一个,广德军本地就一个营。

这些年军队改制之后,广德军团就缩减到了六个营,目前有四个在汴梁,一个在河北,剩下一个在广德。

广德军这一个营五百人主要应对东南丘陵的叛乱。

从秦汉时期开始,很多汉人就逃进了东南丘陵当中,也就是后世以安徽黄山为中心往南扩散到福建山区的这部分区域。

三国东吴攻打的山越人就常年居住于此,其实他们都是逃入深山躲避战乱或者不愿意纳税的汉人。

到宋代的时候山越人几乎已经绝迹,被东吴、东晋两个偏安江东的朝代攻打下来,山越人自此也成为历史,这里也慢慢变成了汉人固有的领土。

可北宋时期税收残酷,因此很多江南百姓再次纷纷逃入深山中躲避税收,甚至还武力抗争,还有杀人逃犯跑进去,所以江浙地区除了本地厢军以外,还布置有广德军、南康军两个军制规划。

另外还有忠节军团、宣毅军团、威果军团三个军团总计十多个就粮营分布在各州轮流就粮。

也就是说,两浙路常驻的有广德军和南康军两个营一千人,轮流驻扎的就粮营十多个,要想调动五六千禁军还是没什么问题。

问题在于这些士兵互不统属,又不可能把兵权交给地方官员。

一者南方诸路是不设经略使的,转运使没有兵权,掌军机乃是大忌。

二者谁也说不好江浙路官员和地主有没有牵扯,万一达不到他要的效果呢?

所以还是得派个人去。

得找个狠人。

赵骏想了想,狄青杀外敌挺猛的,但镇压地主不一定下得了狠心。

他这次要的可是两浙路血流成河呀。

“你们想想谁能领兵去?说实话,要是实在没人就我亲自去了。”

赵骏环视众人询问。

他杀汴梁黑恶势力,杀贪官污吏,杀勋贵将门,死在他手里的没有十万也有八万了。

不过以前是为了争权,为了肃清官场,为了解决冗军之患。

而且杀黑恶势力和勋贵将门都在汴梁直接动手,杀贪官污吏也是巡视天下的时候见到就顺手宰了。

这次还专门跑到浙江去,属实是有点浪费时间。

他可是日理万机得很。

“狄青不能去吗?”

晏殊问。

“说实话,这点小事真用不到他。”

赵骏摇摇头。

“让枢密院随便派个将领去就是了,如今大宋将星云集,还怕找不到人手吗?”

张士逊笑道。

“不行,我还有些事情要交代,我怕那些人不懂我的意思。”

赵骏说道。

怎么杀,杀到什么地步,最后怎么处理,都是有学问的。

不能说派个人去,见到是杀汉人就心慈手软,或者不管不顾,先屠个干净再说,那显然会有问题。

因此必须要有分寸。

这就造成去的将领得智慧,不能没脑子。

李迪想了想,忽然笑道:“汉龙,谁说领兵出征,就必须武将。”

“哦?”

赵骏看向他道:“复古公的意思是?”

“我看夏悚就很合适。”

李迪淡淡地道:“他武将出身,又为文官,文武兼备,伱看如何。”

“哦,是了,那就夏悚吧。”

赵骏顷刻间就明白了。

除了夏悚为人狠辣凶悍,且素有谋略能听得懂他的话以外。

最重要的是夏悚如今早已经成为赵骏门下走狗。

而他成为财政部尚书已经有五年了。

从庆历元年爆发的冯士元案,造成财政部尚书程琳落马开始,夏悚就立即抓住机会,投靠赵骏。

正常情况下,政制院最早的那一批人,除了晏殊和范仲淹是五年前才从候补同知调进去的以外,其余吕夷简、王曾、宋绶、蔡齐、王随、盛度等当时的三相三参,都该退下来了。

而王随和盛度已经病逝,那么今年下半年,吕夷简王曾宋绶和蔡齐四人就得退居二线,可能弄个其它太师、太傅、太保之类的闲职养着。

不过赵祯还是比较念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