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码头的路上,苏欣和苏老二不用向别人问路,就知道怎么去了。通向码头的那条路,一看就更宽阔,来往的人也更多,更热闹。 路边时而就有小摊贩做些小生意,还有茶摊子挂着写着“茶”的布幌子招揽生意。 这条给乐丰镇注入经济活力和无数人生计的大河叫宋河,相传以前这条河是一个姓宋的官员改道的,因为是前朝的事,距今已不可考,只有宋河的名字流传下来。 当苏欣和苏老二到达码头时,老远就看到了那最热闹的地方。 一走近,就能闻到牲口特有的臭味,两人见已经有人牵了一头骡子走了出来,赶紧挤了进去。 售卖牲口的人把所有的牲口都圈在了一个地盘,周边用木头做了栏杆,将围观人群挡在外面。 只有要诚心要看牲口的人,才能从大门口入内。 苏欣站在外面踮脚看了一圈,拉了拉苏老二,然后到门口和看门的人道:“伙计,我们想买耕牛,不知道怎么卖法?” 那伙计走南闯北,瞥了一眼苏氏父女,就将目光放到苏老二身上:“客官,咱们的耕牛都是健牛,价格不便宜,您真想看?” 果然是卖家市场,看这个口气,看看都要掂量掂量自己的荷包,苏老二一时被问住了,目光不由看向女儿。 苏欣也不扭捏,笑着对伙计道:“我们肯定是想买才看看啊。” 那伙计对女孩子倒是没有什么脾气,看苏欣大方,被阳光晒得黝黑的脸一笑,露出一排大白牙道:“行,你们进来。” 他放苏欣和苏老二入内,叫来了一个小萝卜头带他们去看牛。 那小萝卜头也把苏老二当成主要推销目标,一路嘴巴没停过地说着,但是奈何他的官话一般,说话带口音,苏欣努力听才能连蒙带猜弄懂他的意思,苏老二就不行了,两眼一抹黑,最后到了牛栏那边,也不管他,自个儿去看了。 苏欣不懂牛,自然也不懂看牛,任由苏老二和那小萝卜头互相词不对意的说着,然后道:“爹,你看好了哪一头?” 苏老二觉得哪头都好,最后忍痛选了自己最喜欢的,说:“这头,这头才两岁,回家训练一下就能干活,还是母牛,以后还能生小牛。” 苏欣仔细看那头母牛,骨架粗壮,四肢健壮,再看眼睛也很明亮,不像是病牛。 看完,心中满意,但是为了保险起见,苏欣还是问向那个小伙计:“如果回去牛生了病,你们走了怎么办?” 那小伙计似乎被训练过,见这个年纪跟他差不多大的女孩问这个,忙俏皮道:“我们会在这码头收粮食,要待十来天,你们有事,尽可以过来找我们!” 这么爽快!苏欣更满意了,又听到他们收粮食,不由问道:“你们要去北方?” “是啊。”小伙计不多说别的。 苏欣点点头,也不再多问,管粮食卖到什么地方,又翻多少倍呢,反正这个钱她赚不到,于是改问:“你们收陈粮吗?” 那伙计道:“收!”他不等苏欣继续问,自顾自道:“陈粮一石四千文,新粮一石五千五百文!” 价格还行,比卖给粮店贵出不少,苏欣点了点头。 说完,那边听说他们看好了牛,一个头头打扮的人过来招待他们。来人先拍了拍小伙计的脑袋,然后看向苏老二道:“这头牛你们眼光不错,好多人都问过价呢,一口价三十五两,不还价。” 他摆出不愁卖的样子来,果然一下子就镇住了苏老二。 苏欣却不信邪,好多人问价,怎么牛还在这儿? 哼,苏欣拉了拉苏老二:“爹,三十五两,都够咱家盖两个院子了。” 苏老二不知道闺女突然把话题拉到建房了,连忙点头:“是啊,两个院子都足够的。” 苏欣继续道:“爹,还能打两口井呢。” 苏家吃水要靠担,一年到头都不能停。停了,家里就没水吃。 所以说,在农村都想生儿子,劳力太重要了。 苏老二一听打井,连忙道:“欣娘,新房你还想打口井啊?” 注意力已经转到了苏欣这边,没再看那头牛。 苏欣煞有其事道:“他家这牛也太贵了,咱们去镇上的牛市等着,买一个牛犊子养着,两三年后长成也能干活了,花那个冤枉钱干嘛?” 那头头听到这里,就不愿意了:“小姑娘,你怎么能这么说,牛犊子你想养好,哪是那么容易的?你看我这牛,这腿,身上的膘,都是我花了大价钱养的,就是那草料,你们本地都没有!” 苏欣道:“我们就买回去干农活,普通的牛就行了,这么好的牛
买牛(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