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三章 什么都要的前线将士(2 / 3)

引起了军方将领的极大重视。

实战已经证明,采用全面防护思路的坦克以及装甲车进行有效配合后,作战效率极高,安全性极高。

当然,也不是没有缺点,那就是作为主要火力输出的783坦克,上面搭载的11毫米车载重机枪,面对一些建筑物的时候还是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很多时候度一些建筑的攻击还需要步兵从后方拉上来七十毫米步兵炮。

因此,前线的一些坦克兵强烈建议,光靠车载11毫米重机枪不够,还是得给坦克装配火炮,哪怕只是四十毫米的榴弹炮,在对付土木工事,建筑物的时候也比11毫米机枪好使。

此外一线将士还反馈,实战中曾经遭到过叛军的早期重机枪扫射,也遭到过土著叛军使用早期的70毫米步兵炮攻击。

虽然都没有遭到实际损伤,但是一线将士们觉得这是他们自己额外加装的钢板以及沙包的效果……觉得如果没有额外加装的钢板和沙包,说不准就得打穿,然后直接得壮烈殉国了。

所以,他们强烈要求,坦克再增加防御能力,现在的侧后位置十五毫米的装甲板,太单薄了,看着都没安全感,最后弄个十米毫米的装甲板来。

最后,一线将士还强烈建议,增加机动能力,现在的坦克动力太差了,机动性太弱,只是加了点钢板和沙包而已,但是跑起来就跟乌龟爬一样,所以要求后方得弄个好点的发动机,把机动性提起来。

一线将士的直接反馈,让后方的将领们很重视……但是有人一琢磨,尼玛,这些一线将士哪里是建议啊,这是什么都要!

要更强的火力,更好的防护,更强的机动!

但是受限于技术限制,坦克的设计根本就有一个倾向性火力强了,你就没办法搞那么多装甲,发动机的动力也受限于技术不是说能提升就能提升的。

但是一线将士的建议也不能置之不理,然后就简单的整理汇总之后,给陕甘武器公司那边提出来了改进型的要求。

陕甘武器公司那边看到新的设计要求后,也是头大的很。

受限于技术水平,尤其是发动机水平以及车体的改进潜力,783坦克可以说已经是尽可能的平衡了机动,火力以及防护了。

比如火力,其实也有安装四十毫米坦克炮的方案,那就是781坦克,但是相对于的机动性更差,防护也更差。

但是很显然,军方无法接受防护和机动性不足的方案。

如此情况下怎么改?

陕甘武器公司琢磨了一番后,觉得现有的四十毫米口径的火炮还是太大量,得弄个小口径火炮出来,这样才能够满足军方提出的火力要求,同时又不用大幅度增重,导致防护以及机动性下降太多。

不过当代里的大楚帝国,也没什么小口径火炮……受限于技术问题,尤其是炮弹装药问题,导致黑火药时代里的小口径火炮没什么太大价值。

为了保障威力,早期楚军的军工研发人员制定下来的标准是四十毫米,因此四十毫米火炮也成为了楚军军舰上的主要速射炮口径。

口径再小的话,装药太少,黑火药威力又不行,没太大意义。

这种情况从早期一直延续到现在,都已经成为了一种惯性了。

但是现在,陕甘武器公司的研发人员接到了军方的苛刻需求后,这才琢磨着搞一个小口径火炮来作为坦克炮使用。

他们之所以有信心搞,主要是因为现在的技术,尤其是爆炸装药技术有了极大的突破。

黄色炸药的出现,让哪怕是小口径炮弹也具备足够的威力。

同时成熟的无烟火药发射药,也足以让小口径短管火炮也具备足够的射程。

两者结合起来,那么就具备了研发小口径火炮的基础。

陕甘武器公司旗下的兰州兵工厂,很快就拿出来相应的三十毫米机炮方案,而且还是一款专门为了坦克而打造的短管机炮,并且为了增加其对土木工事的打击能力,还专门开发了一种半穿甲弹。

很快,这种火炮就被制造出来了第一门样炮,然后进行了实弹测试!

样炮进行测试的时候,对土木工事,建筑物的毁伤能力相当出色,成功的获得了陆军方面的认可。

这玩意口径小,重量轻,杀伤能力也不错。

那还等什么,先弄十几二十门出来装备在改进型的78坦克上,然后送去欧洲战场测试啊!

于是乎,不用多久,陕甘武器公司就在783坦克的基础上,弄出来了784坦克……其他不变,就是把11毫米的机枪,换成了一门30毫米的短管速射机炮。

当然,想要完成生产以及测试,然后再送到欧洲战场去实战测试,估计怎么也要半年以上时间。

武器装备的研发和生产,都是需要时间的。

于此同时,刚在欧洲战场上出了风头的783坦克,只在试制了区区四十多辆后就正式停产,并且也被纳入了改装计划…这些783坦克将会被安装新式的55式30毫米机炮,成为784坦克。

这不仅仅是783坦克的命运,实际上同样出了不小风头的556装甲车也不例外,前面战斗刚打完,暴露出来了各种优点缺点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