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精锐,并且装备了燧发的骑铳,那努尔哈赤很有可能会从容撤走。 因此,即便战败,也没有人瞧不起他,哪怕是与之为敌的朱由检。 所以,努尔哈赤的沉思,实际上决定了金国的未来。 所有人都在等着他开口,而他也没有让所有人失望。 “明军的火炮犀利,但我们所筑之城尽数采用千斤石块垒砌,即便是明军调来万斤巨炮也难以在短期内拿下。” “上京城每年有五个月的寒冬,明军不可能在寒冬入侵我们。” “我军十万之众,他们要入侵,最少也要调动大军十余万。” “十余万人,哪怕从泰宁和亦东河城出兵,也需要最少三十万民夫。” “十余万人和三十万民夫,这近五十万人,每个月人吃马嚼,最少要消耗十万石米麦,上万石豆料。” “明军在北方不过三十万兵马,抽调一半来入侵我们,那其他地方就会空虚。” “虎蹲兔他们不会坐视不管,须知唇亡齿寒,所以只要虎蹲兔他们出兵,届时明军还是得与我军僵持。” “上京城和兴京城只有三月到九月适合出兵,只要我们守到九月初,即便朱由检再不愿,他也得撤兵。” “单纯守城很难,所以还需要出兵袭扰明军的民夫,扰乱他们的后防,调动前线的军队去后方,让明军增加辎重兵,尽量消耗他们。” 努尔哈赤的想法还是老样子,万变不离其宗的围点打援,不过这个点从当初的城池成为了防守可能薄弱的辎重兵。 “我领重兵在外游击明军!” 黄台吉皱着眉接下了未来这场战役里最难的任务,而他接下后,代善和莽古尔泰松了一口气。 “我带蒙四旗和两白旗、两黄旗在野外和明军交手,汉四旗和两红旗、两蓝旗守城。” 黄台吉对金国贵族下令,但他刚刚说完,代善就皱眉道: “这次和之前不一样,我们在奴儿干屯田甚多,若是明军冬季不撤,留下屯田来包围兴京城和上京城,那我们……” 代善的话让许多金国高层皱眉,因为他们都清楚,野外的金军并不一定能击败明军,这点从这些年来,孙应元、熊廷弼不断派出塘骑袭边就能看出。 明军的战力大幅度提升,小规模作战,金军不一定是其对手。 以前的金军全靠明军大规模配合不行,因此在大规模会战里金军才能屡战屡胜。 可眼下即将爆发的明金会战里,明军的元帅必然是朱由检,而朱由检能否指挥大规模会战,这点没有人会怀疑。 或许七年前,他还需要熊廷弼替他补全战术,替他指挥军队,但眼下的他,绝对能让金国贵族在想起他名字的瞬间而后背发凉。 这其中,尤为是黄台吉,最能感觉到朱由检的恐怖。 对于黄台吉来说,朱由检这种把一个下坡王朝推成上坡的人,古今往来也找不到几个。 在能帮王朝改革成功的同时,还能亲自领兵逐北、上马杀敌的,便数他是头一份。 大明的岁入多少?黄台吉不清楚,但他心里清楚一件事,那就是朱由检绝对不会因为暴雪而中断灭金的想法。 因此在代善问出问题后,他便干脆说道: “一旦事不可为,舍弃兴京城,退往脱伦城!” “退往脱伦?” “那也太远了吧?” “无须退往脱伦城吧?只需退到讹答剌城就足够了吧?” “太远了……” “是啊,退到讹答剌城足够了,实在不行蒲儿河城也行啊……” 黄台吉的话一说出来,当即便有不少人抱怨了起来,不过黄台吉却皱眉呵斥道: “脱伦那边已经开垦了三十多万亩耕地,退往那边可以依靠山林防守。” “到时候只需要把黑水河拦截,明军火炮便无法走水路运进去!” “明军胜我大金者,火器也。” “只要明军的火炮用不了,那我们还能再等数年。” “今岁明廷北方山西、陕西依旧大旱,若是后续再爆发旱情或者瘟疫,朱由检不退也得退!” “你们难不成以为,明军是不想入侵吗?他们是被中原的事情牵制了手脚而无法入侵。” “如果中原再出现动荡,相比较入侵我大金,他们更关注关内的百姓死活。” 黄台吉很早之前就开始了布局,三年前他更是让济尔哈朗前往了斡朵伦城开始筹谋退路。 女真是渔猎民族,还有二十几万老弱,注定是无法像蒙古人一样往草原跑的。 况且北方能跑的地方只有哈剌温山脉,而眼下整条山脉和科尔沁草原都被明军占据,说白了就是金国已经被大明困死在奴儿干地区了。 除非金国往北山(东西伯利亚)跑,不然他们已经没有地方跑了。 但北山是什么地方?每年有八个月都是寒冷期的地方,除了一些大山坳,其他地方根本无法种植作物,而且能种植的作物也稀少无比。 别说黄台吉,就算努尔哈赤下令去北山,也不会有人选择服从。 所以斡朵伦地区就是金国最后能退的地方了,除了这里,便只有更东北的奴儿干城,但那里的郭桑岱不可能会收容落魄的金国。 况且,对于郭桑岱这个人,黄台吉一直都不信任。 因此,他更想的,实际上还是坚守胜利,然后等明朝自己内乱,趁机出兵收复失地。 明朝一定会乱,这是黄台吉可以肯定的,原因就在朱由检身上。 身为亲王,执掌天下兵马也就算了,其门生故吏还占据了大明官吏的六成以上。 这种情况下,朱由校完全就是一个傀儡。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是朱由校和朱由检重复当年周朝的“二王共和”,但这种几率还不如五军都督府的骄兵悍将把朱由校砍了,对朱由检黄袍加身几率来得大。 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