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喜讯不喜(3 / 4)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149 字 2023-03-06

一亩土地,种稻米可以出一石半的米,收获最少七百五十文,但种花生,只能产出一石。

一石花生可以产出六十斤油,二十文一斤的价格卖出,便是一两二钱。

对于花生的收购价,皇店给出的是每石九百文,剩下的三百文里,又有二百文是榨油厂的人工,最后皇店赚取的只有一百文,还不算运费。

这还只是花生油,其他的豆油和菜籽油、肉油可以说皇店基本没赚取多少。

如今岁皇店售出一百二十七万吨油,但只赚取到了二百四十余万两,可以说每斤油只赚取不到两文的利润。

朱由检之所以大力鼓励产油,为的就是让百姓肚子里有油水,减少对主食的依赖和摄入。

人均九斤油,可以说单靠油,就能解决大部分百姓一个月的口粮问题。

朱由检现在要做的,就是把花生和大豆,进一步的推广到其它不易遭受灾害的地区,以免在接下来的大旱时,北方粮食、花生全面绝收。

保证人的肚子里有油水,那也就吃不进去多少米饭了,因此油和肉都是重中之重。

印度厮当的饲料可以让大明多养三百多万头牲畜,涌入市场的便是十数亿斤肉食,尽管对于人口庞大的大明来说,这些肉食也就是一个月的消耗。

但油和肉,这便解决了大明一亿四千多万人两个月的口粮问题。

“琉球府的耕地,眼下有多少亩了……”

朱由检对毕自严询问,毕自严听后也回答道:“六百七十二万亩,人口一百三十五万六千余人。”

琉球府人口下降,这里需要毕自严解释,因此他解释道:

“自旧港开放后,加上琉球府人口稠密,因此不断有百姓南下迁移旧港,交趾等地,琉球府的人口和耕地,实际上已经较为平均。”

“六百七十二万亩……”朱由检没有打断毕自严,并且他也不在意曾经二百余万人口的琉球府变成一百三十五万。

他想了想,这些土地如果有一半用来种植花生,那花生油的产量会增加二百多万吨,能让大明的人均食用油增加一斤半。

朱由检得保证大明百姓的人均食用油不能低于五斤,而眼下花生、大豆种植地大部分都在北方,一旦遭遇大旱,恐怕大明的花生油和豆油产量得腰斩。

“给琉球府的百姓解释一下,从天启十三年开始,琉球府必须耕种最少三百万亩花生,花生的收购价依旧是每亩九百文。”

南北粮价不一样,琉球府虽然能一年亩产两石,但南方粮价只有四百文,种植花生能多一百文的收入,百姓没道理不种。

况且比起水稻,花生要好伺候很多。

“殿下,油太多,油价就要降了……”

曹化淳看着自家殿下不顾皇店收支的模样,不得不站出来,硬着头皮提醒。

“降就降,即便不赚钱也得继续卖油。”朱由检很豁达的说道:

“油上赚不了银子,其它地方肯定能赚回来。”

“承恩!”朱由检对王承恩喊道。

“奴婢在……”王承恩起身回应,朱由检也抬手示意:

“官场要好好料理,日后的饲料就取麸糠和印度厮当出产的籼米。”

“国朝百姓的肉食,可就全系在官场身上了。”

“奴婢领命……”王承恩还是那副样子,老老实实的应下该做的事情,而朱由检也十分满意他的模样。

他微微颌首表示满意,紧接着看向毕自严:

“国朝新政颁布后,百姓交上来的粮食少了,卖出去的就多,而米多则贱,户部要和工部做好准备,扩大各县、镇的常平仓,在秋后收购粮食。”

“自今岁开始,各县依人口兴建新常平仓,内部储存粮食,必须足够当地百姓食用三月以上。”

“这……”听到朱由检的话,毕自严迟疑数秒,顿了顿后才行礼道:

“殿下,如此以来,地方每年恐怕要储存上亿石米麦,朝廷财力不济,怕是难以为继……”

毕自严很清楚,要储存足够地方百姓吃三个月的粮食,哪怕是煮粥,也得也有上亿石米麦才足够。

依照眼下的粮价,不管怎么购粮,价格都不会低于五千万两。

哪怕分三年储存,也得每年支出一千多万两银子。

毕自严不是很清楚,朱由检为什么要搞这种事情,因为这在他看来属于浪费资源。

以往大明的常平仓粮,基本都是用来平抑粮价的,储存最多的一年就是洪武二十五年,一共有存粮四千万石,这就已经是存粮最多的时候了。

现在这个数目要翻到一亿石,户部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银子采买粮食。

“银子不够,这个孤知道,但孤也知道金融司在不断铸币。”

朱由检起身准备活动活动,因此向着殿外走去,毕自严等人见状纷纷跟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