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 喜讯不喜(2 / 4)

家兄朱由校 北城二千 3149 字 2023-03-06

整个大明的一个局部缩影,地方的士绅豪强,和有士绅胥吏家庭背景的官员们,齐刷刷的对燕山派官员横眉冷对。

当然,这其中,也不乏有被收买的燕山官员。

新政是肯定要试试实施的,这个是谁也拦不住的,所有人心里都清楚。

如果主持新政的人是朱由校,那他们可能还有机会拦一下,但如果主持新政的是朱由检,那他们也顶多只能抱怨一下。

淮北大饥桉,三娘子桉,陕西民变桉……

这三个桉子被论罪处死的人可是太多了,被斩首的官员首级都能垒砌出一座高塔,没有人会敢于在这个时候头铁的去找朱由检,当面指责他的不对。

不仅是因为他们在道义上站不住脚,也是因为朱由检是真的会杀人。

如朱元章和朱棣颁布的一些政策一样,下面的官员明知道这些政策会影响他们,但他们还是无可奈何的执行。

他们倒是想要磨洋工,但整天带着一千多号监察司锦衣卫不断南上北下抓人的陆文昭却不是那么好相与的。

规定的时限到了,一旦他们解决不了朝廷下发的政策,那所有人都要被贬职一级。

可以说,朱由检或许是历代掌权者中,最懂得什么叫做“能上弱下”。

每年几十万的官员等着职位,他根本不怕官员不办事。

你不办事就降级就行,降到次九品还不办事,那就直接罢免,永不录用。

既然喜欢和士绅掺合在一起,那就好好掺和,祖孙三辈子都掺和在一起。

对于朱由检来说,他不愁没有官员,也不愁以工代赈的后续维护保养,因为一旦大明安稳下来,加上外科医学的不断进步,新生儿的夭折率会大大下降,大明的人口只会保证。

十五世纪的白人才几千万人,然而五百年后,他们却占据了世界六成以上的人口。

大明现在占据世界四分之一的人口数量,一旦进入工业化,人口必然会爆发式的增长。

以眼下大明的体量,即便一百年后人口暴涨到十亿,但其直属疆域也能养得活这么多人,更别提宗藩体系下的各国了。

宗藩体系和欧洲的分封制,本质上来说,各大藩国的土地还是属于大明的疆域,这套体系和欧洲的分封,加盟是不一样的。

加盟和分封是可以脱离的,但藩国想要脱离,那就意味着它是要造反。

想要造反,那就得考虑一下被大明的这个庞大经济圈孤立是什么后果。

例如眼下的小西洋诸藩,如果大明停止进口他们的粮食,他们会在顷刻之间破产。

日后利未亚的诸藩也是一样,拥有最大人口市场的大明一旦停止进口他们当地的资源,他们也会在顷刻之间破产。

大国靠人口市场,靠武力和经济来养活自己,小国靠出卖人力,资源来养活自己。

朱由检要收复南、北亚墨利加,这代表欧洲失去了金银矿,但是这不碍事,他们依旧可以出卖别的资源来和大明贸易。

畜牧业是一条出路,其它的地下资源也是一条出路。

随着大明的人口不断增加,欧洲市场在大明对外贸易的比重会逐渐下降,直至没有存在的必要。

取而代之的,是诸藩与大明的贸易。

不过,就眼下来说,诸藩和大明的贸易,实际上才是大明如何扛过剩下十三年大旱的关键所在。

“据小西洋监察使卢象升回禀,印度厮当的诸藩已经开始种植国朝发放的水稻,不出意外的话,三年后诸藩就可以抛弃印度厮当的本土水稻,改种大明稻。”

“礼部和户部这边,已经和诸藩定下了明岁的贸易,分别为可作为饲料的三千四百万石籼米,以及直供麓川的六百万石大明稻米。”

“籼米会运往麓川制成饲料,随后不断运往西南各省,预计产量八十二万吨,可让三百余万头牲畜出栏,降低长江以南诸省的肉价。”

腊月二十二日,承运殿内,随着户部尚书毕自严的汇报,朱由检不断颔首,最后对不远处的曹化淳问了一句:

“今岁,国朝产油多少吨?”

“今岁国朝肉油、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约一百二十七万余吨,人均九斤,比起天启四年时的预估人均三斤,在原本的基础上翻了两倍。”

曹化淳的话,加上毕自严的话,基本上让朱由检安心了不少。

明代百姓之所以吃饭吃得多,主要还是因为油价贵,这和后世七十年代以前的大部分百姓是一样的,肚子里没有油水,很多家庭甚至就是用油刷一下锅,便是一家七八口人一顿饭的油,连半两油都没有。

随着朱由检推广花生,分散耕种,花生油开始走入百姓的家中,原本在天启四年时四十五文一斤的油价,也在今年降低到了二十文一斤。

之所以降低的不多,是因为消息传开的不行,加上种植花生的百姓也需要赚钱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