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体验(1 / 3)

吃完了午饭,各自休息了一会儿,徐容便来到了女生宿舍楼下,站在花坛前,一边等着小张同学,一边脑子里思考着和她有关的事儿。 小张同学没做穆晚秋的小传,也没有写创作笔记。 她对规定情境的探究、对行适应选择乃至于形体和心理的关联性,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 小张同学的戏感并不算差,行动的适应性这块基本合格,经几场排戏,徐容就看出了端倪,可是她在角色的情感创造上,基本上处于本能状态。 至于更进一步的以形体和语言来体现角色,反而好了一点。 因为天赋使然。 若是天赋爆炸的,如周讯那种,自然怎么来都行,甚至行动的适应性选择上也没必要投入太多精力,当她构造了心象,剩下的靠本能演就完事儿了。 但周讯只有一个。 到了此时,他也明白了学校招生时看脸的原因,浮躁的大环境下,没几个学生会认真钻研理论和技巧,而这种情况下,外形上更加出挑的,机会相对的也更多一些。 另外一方面,大环境影响的也不仅仅是学生,还有老师。 学校的老师,七成的都没有实践经验,但是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演员。 就像先前老师讲的心象构造,他当初为了找到适合的方法,学习的时候参考了许多资料,如于是芝的《焦菊隐先生的“心象”学说》、《我演程疯子》、刘长春的《茶馆的舞台艺术》中收录的蓝天野创造秦仲义的过程、李仁堂的《生活、技巧杂谈》、吕恩的《我和蘩漪》、郑榕的《扮演常四爷的一点体会》以及王尚信的《我演雷军长》等等,在翻了这些资料之后,他同时对照着相关的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比较。 最终综合了一套自己用来比较顺手的方法。 相比较之下,课堂上讲的内容极为浅显,只是讲了一些相对笼统的理论。 这还仅仅只是表演上较为基础的心象构造方面。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塑造完整的心象,只能寄希望于学生通过大量的实践把缺失的理论给补上。 中戏出身的同行,说起学生时代,最记忆犹深且深恶痛绝的,就一件事儿,排戏。 四大大学,排四年戏。 而北电的学生,最咬牙切齿的,则是拖堂加课。 而由此产生的结果也是极为明显的。 “徐老师。” 某一刻,小张同学蹦蹦跳跳的打断了他的思考。 令徐容感到意外的是,她的三个舍友也跟着过来了。 他瞧着跟着小张同身后尾随似的杨蜜三人,问道:“你们,又凑巧了?” 小张同学双手插在口袋里,摇了摇头道:“不是的,徐老师,她们想给咱们搭戏,我看啦,好几场戏都得人帮忙走位置的。” 徐容瞥了她一眼,没拆穿她的谎言。 在几分钟之前,宿舍当中。 当小张同学麻溜地穿好了衣服,收拾妥当之后准备出发之时,瞧着同样穿戴整齐的三个室友,疑惑地问道:“下午没课啊,你们要出去逛街吗?” 袁珊珊上来搂住了小张同学的肩膀,问道:“晓斐,你说平时我对你怎么样?” “挺好的啊。” “那这样,你男朋友能不能分享分享?” “不行!”小张同学斩钉截铁地拒绝了,哪怕她明明知道珊珊是在开玩笑,可是对她,她相当的不放心,因为这家伙大一开学的时候就老在宿舍感叹“徐容好帅啊!”之类的话。 袁珊珊苦着脸,道:“好吧,我承认,你家徐老师很厉害,今天中午的时候老师不是还说了嘛,有机会了让我们跟跟他练习练习,晓斐,帮帮忙,带上我们吧?” 杨蜜补充道:“而且你们排戏也要有人帮忙搭词啊。” 小张同学只犹豫了一下,就点了点头,谁让她们夸徐老师厉害了呢。 徐容隐约地猜到了点袁珊珊三人的想法,也没拒绝,表演要是那么好学,也就不能称之为一门技术了。 到了练习室,排练了一场戏之后,徐容没再继续,而是讲起了排练需要注意的事项,道:“于一个演员而言,是最重要是适应的行动,只有行动精确,角色才显得合理,记住,不是正确,是精确,这是心象转化为形象的最简单的方法。” 焦竣艳盘着腿坐在一边,问到:“徐...老师,我有个疑问,为什么很多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的人可以成为好演员。” 徐容望着一脸纳闷的焦竣艳,嘴唇蠕动了几下,才苦笑着道:“这个比较复杂。” 他停顿了好一会儿,直接无视了她询问的眼神,对着小张同学道:“心理到形体的基本线索确定之后,就要认真感受行动的准确性,怎么确定准确性呢?从自己身上找到某一个部分,放大它,就像你刚才排的那场戏,你面对我名义上的妻子,你会生气,然后会翻白眼,会不忿,语气带刺。” “胡说,我没有!”小张同学立刻稍显心虚地道。 刚才配合他俩搭戏的,是杨蜜。 杨蜜笑着,道:“晓斐,你脸怎么红啦?” 小张同学耳根泛着红,梗着脖子说道:“胡说,我没有!” “哈哈。” 徐容笑着就要伸手揉她的脑袋,却不妨她猫着腰躲开了:“徐老师,不要啦。” 当着舍友的面,她还有点不太好意思。 焦竣艳不好打断的,小张同学却是没那么多的顾忌,道:“徐老师,竣艳说的那个我也很奇怪噢,为什么呀?” “什么?” “就是为什么很多没有经过系统学习的人可以成为好演员。” 焦竣艳的话,徐容可以无视糊弄,但是小张同学的问题,他却没法不回答,无声地叹了口气道:“天赋。” “当然,你们几个的戏感都特好,比我的强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