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投桃报李(2 / 2)

大明国士 子率以正 1534 字 2024-01-01

陈堪点头表示同意:“臣知晓陛下的意思,针对第一个缺点,臣现在的想法还不太成熟,所以臣也就不说出来污了陛下的耳朵。”

第一个缺点,便是此举可能会养出更多的利益集团。

虽说利益集团之间互相争斗更加有利于朝廷掌控他们,但太多利益集团的存在,势必会挤压百姓的生存空间。

这个问题在现在这个阶段,几乎是无解的难题。

而这也是陈堪推动郑和下西洋的根本原因所在。

唯有郑和从海外带回来大量的财富之后,才有可能让这些一心吸附在大明身上吸血的利益集团,从苦哈哈的百姓身上移开视线。

矛盾永远不会消失,但是可以转移。

海外无尽的财富,便是陈堪解决第一个问题的最终答案。

不过现在郑和还在造船,所以谈论这个问题有些为时过早。

“但针对第二个缺点,如何维持军队的战斗力一事,臣现在倒是有个想法,想请陛下参考参考。”

陈堪的眼神非常真挚,真挚到朱棣都有些不忍心拒绝他。

虽然朱棣不认为陈堪一个从来没有上过战场的年轻人能在这方面有什么见解,但他还是决定给陈堪一个机会。

毕竟,陈堪也是为大明好。

为大明好就是为他这个皇帝好。

为他这个皇帝好那就是忠臣。

朱棣自认为是个明君,忠臣的意见当然要听。

“说说,朕替你参考参考。”

得到朱棣的允许,陈堪在脑海之中组织了一下词汇,缓缓说道:“臣以为,太祖先皇帝制定军籍来保证大明将士的军事素养,出发点没错,但是方式错了。”

“哦?”

朱棣坐直了身子,随后定睛看向陈堪,正色道:“错在哪里?”

陈堪道:“错在父传子,子传孙。”

朱棣:“?”

“废话!”

朱棣还以为陈堪能说出什么独到的见解,没想到竟然还是老生常谈,当即便是一副兴致缺缺之色。

这个问题他早就知道了,否则也不会想着迁都了。

陈堪淡淡一笑,继续说道:“陛下,假如咱们换一种方法,将军队里的基层将官聚集到一起,由专门的军事大家来对他们进行综合性的教导,而不是任由他们世袭,陛下觉得,可否能够提升军队的综合战力?”

军校制度,这便是陈堪打算用来改革大明军制的东西。

历史上,纵然朱棣五征蒙古进行大规模的练兵,但老朱定下的军籍制度到了宣德十年便全面崩溃了。

大明由此开启了募兵制的两百年。

但到了大明中后期的募兵制度有一个致命的缺陷,即军队不听调动,只认钱不认人。

后世有过一句笑话,叫做明军不满饷,满饷不可敌。

所以大明中后期的募兵制与其说是募兵,不如说是雇佣军,谁给钱听谁的。

而陈堪率先将军校这种东西弄出来,不仅可以为大明培养一大批基层军官,也能顺便对他们进行忠君爱国的教育。

时间久了,掌控大明各处军队的将官都是军校生,便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军队认钱不认人这个坏毛病。

陈堪的话音刚落,朱棣便像是抓住了什么重要的东西,不由得催促道:“什么意思?”

“成立大明皇家军事学院,培养天子门生充实到大明军队各个基层职位,不仅能保持军队的战斗力,更能让军队之中的基层将领对皇家生出羁绊,简直就是一举两得,陛下以为呢?”

陈堪笑意吟吟的看着朱棣,就见朱棣的脸色从漫不经心到惊讶再到狂喜。

“似乎,可行?”

朱棣自语了一句,随后喃喃道:“朕怎么没想到呢?”

“啪~”

朱棣忽然一巴掌拍在了陈堪的肩膀上,巨大的力道让陈堪消瘦的小身板差点直接给跪了。

“陛下,轻点。”

挨了一巴掌,陈堪只觉得半边身子已经麻了。

朱棣有些赧颜的收回蒲扇大小的巴掌,脸上却是充斥着一股今天出门踩了狗屎但又捡到黄金的喜悦。

“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何朕之前就没有想到呢?”

陈堪微笑不语。

“朕要立即回宫,召群臣商议此事。”

朱棣一下子站起身来就要离开,但走出房门又转头看着陈堪吩咐道:“陈小子,具体事宜你拟个折子呈上来,等这边的事情尘埃落定朕再派人来接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