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没有身份的任务(2 / 3)

位都不能在村庄附近采摘杨树叶、榆树叶,要把它留给群众吃。 全边区部队严格执行这个训令,宁可饿着肚子,也不与民争食。” 训令下发以后,军区司令又专门召集负责给养供应的同志们开会。 会上,军区司令聂帅说:“敌人连续‘扫荡’,部队的给养的确十分困难,西边的粮食运不过来。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晋察冀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困难。 这些天,老乡们三五成群捋树叶、剥树皮,那些被饥饿折磨的孩子,骨瘦如柴的身子顶着一个大脑袋,背井离乡,沿村讨饭。 可是,各村庄都闹饥荒,让他们到哪里去讨饭……” 说到这,聂帅鼻子一酸,便说不下去了。 好一会,他才继续说:“我们是人民子弟兵,在困难时期我们要想方设法减轻人民的负担,部队不仅不能采摘树叶,还要利用战斗间隙,帮助人民搞好生产。 军区机关要自己动手,节衣缩食。” 《树叶训令》以布告的形式贴到了村庄周围,老百姓深受感动,一些群众甚至找到军区和边区政府,见到了军区司令聂帅,恳请他收回训令。 老乡们拉着聂帅的手说:“聂司令,你也太难为战士们了。鬼子打死咱八路军战士,用刺刀挑开肚子,肠子里都是糠糠菜菜,挎包里只有几把枣儿呀……现在闹饥荒,八路军饿着肚子,连把树叶都不能捋,怎么能行呢?” 聂帅回答说:“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是八路军的纪律。请乡亲们放心,我们正在想办法解决部队的粮食问题。” 后来,《树叶训令》不仅没有被收回,还被传达到了晋察冀军区的其他部队贯彻落实。 由此可见。 不只是河南遭遇了旱灾,就连河北山西等地也遭遇了旱灾,整个华北地区,在2年这两年时间,都很难熬。 但是最难熬的,还是河南等地,他们已经遭灾了好几年了,已经饿死了不少人了。 对于这一点陈山河很了解。 在历史上,1942年大旱灾,在那个地方饿死了最少三四百万人。 最少。 所以今天旅长突然找来说起这个事儿,他大概明白,是几个意思了。 “旅长,你是想让我去把那边的灾民给迁过来?” 旅长摇了摇头:“今年咱们大部分根据地,只要没有遭遇小鬼子的破坏性扫荡,都能保证自给自足,甚至粮食还有富余。 比如你们这里,听说每个月都有两次肉食,地主老财都没有你们奢侈! 正是因为粮食还有富余,古人说,穷则独善其身,富则兼济天下! 咱们既然还有富余的粮食,那看着老百姓受灾受苦受难,当然不能坐视不理。 所以对于迁移难民的工作,我们已经很早就有人做了,从年头的时候就有人开始着手。” 这回陈山河算是真正明白了:“不顺利?” 绝对是不顺利,如果顺利执行的话,旅长不会找到自己,还亲自到他的团部来交代这个任务,连电话都不打,连电报都不发。 旅长点头。 “日军和汤恩伯的部队对峙在那,我们的工作很不好开展,最重要的是,不管是日本人还是汤恩伯,都不允许百姓,大量的迁移。 因为,他们还需要这些百姓来耕种,他们还需要这些百姓来进行盘剥。 现在在那里,老百姓都在传唱,河南有四害,水旱黄汤,汤就是汤恩伯的汤。 甚至,我们的工作人员,还汇报说,当地的百姓甚至给日军带路,甚至还会伏击落单的中央军部队士兵。 可见已经恨到了极点! 但就算如此,汤恩伯也不允许那些地方的灾民流窜到别处去。 所以,我们没有办法对灾民进行迁移。 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饿死在路边,而且饿死的很多。 我们的地下工作人员甚至看到他们互相割死者的肉去炖煮。 根据所有的情报汇总来看,在那片地区,今年可能会饿死的人在300~500万之间。 很惨啊!” 旅长都说到这份上了,陈山河还能有什么话说呢? “旅长,想要我做什么?” 旅长有点犹豫,其实就算总部都有点犹豫,这件事风险太大。 但最后还是说了出来:“其实这个事儿,这个任务,总部研究了好久,甚至陕北那边也研究了好久,要不要让你去做。 因为你的安全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独立二团根据地上面的这些工厂,只有你在的时候才会发挥最大的潜力。 最大的生产力,更重要的是还有未来的发展方向,我想整个八路军估计论工业发展的方向,没有人比你在行。 所以你的安全,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 可是此事又非你不可! 总部考虑的是,用你去换这几百万人,用几百万灾民的生死来换你,值不值得! 如果你不去,那么将有可能会饿死三五百万人,如果你去了,就能救回这三五百万人! 陕北那边研究过,觉得你应该去,总部这边也研究过,觉得老百姓的生命,应该放在首位。 但是,老总们叫我过来时,还是有点犹豫,到最后告诉我。 我来到这以后,把任务告诉你,去不去,看你的意愿!” 这话说的,陈山河感觉自己肩膀上的担子突然重了起来,像压了一座山。 “旅长,你得先告诉我到底是什么任务吧?” 旅长这才恍然:“我没说吗?” 赵刚在一旁回答:“旅长,这你可真没说! 你得先说了任务,让团长看看,到底能不能办成,再决定去不去! 三五百万人,生命很宝贵,但总得有完成的可能性,哪怕最起码有三成左右的成功可能性,再说去还是不去吧!” 旅长这才说到:“看来心有点乱了,是这样,那个区域,是汤恩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