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还没亮,赵臻臻和陈氏就起床了。她俩得赶早去镇上,顾客可不等人。第一次做生意还估不准时间,陈氏担心陆豫这个病患一个人在家出什么事,还拜托了隔壁的王婶定点来照看下。 赵臻臻昨日就提前跟村里赶牛车的刘叔打好了招呼,让他一早就带她们一程,她们两个人,一个大木桶,里面装着今天要用的食材,炉子还有锅子,另还装了张条凳。 她带的这些东西占了牛车不少位置,最后到的时候多付了两文钱。刘叔嘴上喊着不用,这个点这么早本来就没什么人,位置本来就空,村子里其他人有时候带的东西也多,邻里邻居的他也就收个人头钱。 “下次不给了,这次您就收着吧。”赵臻臻坚持。 刘叔只好笑着收下了,心里还是高兴的。 一大早市门还没开,门前挤了一堆赶着做生意的摊贩,赵臻臻她俩插不进去只好等在外围。三月虽说是早春,但早上太阳没出风刮在身上还是冷得很,大家都缩着脖子搓着手。 “咚咚咚”鼓声一响,大门一开,商贩们陆续往守门的人那交了钱,就进去选位置了,等轮到赵臻臻的时候,已经没啥好位置可选了,交了两文钱摊位费只能往街道最里面走。 陈氏苦着一张脸,看了看周围都是些卖布料绣品、鞋帽,而卖吃食的都挤在街道口,担忧地说:“这位置这么偏,人家都不往这走,咱们的东西待会儿卖不出去这么办?” 赵臻臻倒是不怎么放在心上,既然开局拿了张不怎么好的牌,就更不要自怨自艾,该迎头奋进才是。 趁着客人还没来,赵臻臻把炉子和锅子先支起来,让陈氏去买了点油纸袋,自己做些开卖前的准备工作。 街上的人渐渐多了起来,叫卖声也此起披伏,早上生意最好的当然是卖吃食的,镇上的人早上不做饭的,赶着做工做买卖的,都会来这儿买一口吃的填肚子。 陈氏正着急得瞧着街头上别的摊子上人头攒动,而自己这儿人却少得可怜,就听见旁边一声清脆的叫卖声:“卖煎饼果子!好吃又顶饱的煎饼果子!独创美食,只此一家!” 赵臻臻一边把一大勺面糊摊在加热好的铁板上,一边正大声吆喝着,有了这自制铁板,面饼摊得更薄更酥脆。 陈氏也壮了壮胆,扯开了平时的薄脸皮,学着臻臻大声叫卖起来。 于是街上热闹嘈杂声里不时夹杂着一两声“独创”、“独此一家”这些特别的字眼,不少人寻着声音过去,赵臻臻摊子前没一会儿就围了不少人。 “这是啥子?没见过呢。” “看着跟鸡蛋饼有点像。” “这锅子瞧着好特别,这是锅子吧?竟然是平的。” 臻臻确信这地方还没人见过这来自现代的煎饼果子,所以才敢自称是独家,不然恐怕马上就要被打脸了。 “可以买一个尝尝,不好吃不要钱。”赵臻臻人美声甜,而且都这样打包票了,果不其然就有好奇心重的人准备试试。 “多少钱?我要一个这煎饼...果子...”一个满脸胡渣的壮汉率先开口,他在这条街上开了个肉铺,一大早做生意还没吃早饭,这煎饼不像那些汤汤水水的面馄饨还得坐下来吃费时间,看着也量大管饱就想买来尝尝。 “原本是八文钱一个,今天是咱开张第一天,优惠价六文一个,明天就恢复原价。”赵臻臻笑吟吟回道。 “好,我来一个。”壮汉说。 说完她就开始摊面饼,打鸡蛋,刷酱料,配上薄脆和生菜,再将面饼四面裹起,用油纸袋包好递了过去。 那壮汉手里拿着热乎乎的煎饼,油纸袋包着还有点烫人,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嚼了会儿发出一声满足地喟叹:“这饼子真不错,又香又脆,生菜很新鲜吃起来很清爽,我还是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饼子哩。” 赵臻臻听了这人的评价笑开了花,也不枉她昨天大晚上择生菜叶择到那么晚,就为了第二天用能新鲜点呢。 陈氏喜滋滋地接过六文钱放入准备好的钱袋子里,没成想转头就围了好几个人也要来一个这煎饼果子。 万事开头难,有了第一个顾客打样,后面卖得就容易得多。 不少人直接在陈氏这儿付了钱,再在摊子前面依次等着臻臻做好。 “大家别急,一个一个来,不会少大家的。” “好叻,婶子你买两个就是十二文。” “对的,咱这酱料是甜的,这饼子吃起来也是甜味的。” 两人招呼着摊子前的客人们,臻臻负责做饼,陈氏负责收钱和打包,没注意到带来的鸡蛋和薄脆都快见了底,等卖到最后一份的时候,后面还等着几位客人。
第四章(1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