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齐柏林(1 / 2)

阳光媚好,暖风轻盈。菩提树下大街车水马龙,商埠连绵,一座座宏伟高耸的建筑楼群拔地而起,参天摩云,在朝霞的照耀下反射着炫彩的光芒。

飞艇飞行推进协会的铭牌悬在半空中,在广告海报铺天盖地的菩提树下大街里也很是醒目。

麦克伦没花多长时间便看到了它的所在之处。电梯直上,铁门开合,走出电梯的他放眼望去,长长的写字楼走廊上满是大大小小的办公室。

几分钟之后,麦克伦终于找到了一扇写有“zeppel”字样的紫木大门。麦克伦调整呼吸,抬手在门上轻轻敲击了数下,当听到里面传来一个请进的音节之后,随即手上用力推开了房门。

沙发茶几,靠椅方桌。两个青铜香炉在墙角散发着淡淡的芳香,配合着简约的家具装潢,为整间办公室增添了些许浑然天成的素雅感觉。

方桌后的椅子上,一名八字胡鹰钩鼻的典型德国式老者正在桌上写着什么。当他见到站在门口的麦克伦时,灰黄色的脸上明显有着些许的惊愕和发愣。似是没有想到竟然还会有不是服务生的人出现在自己面前。

他放下了手中的雕翎羽毛笔,礼节姓的问道:“我是斐迪南·冯·齐柏林,请问这位先生你是要找谁?”

齐柏林的声音凝练浑厚,丝毫没有普通老人语气中的虚弱和颤抖。

即便是已经年近七旬,而他却仍旧是面色红润,精力十足。听到齐柏林自报家门,麦克伦脸上终于绽开了欣悦的笑容,道:“齐柏林先生,我这次前来的目的,是非常欣赏阁下对于飞艇的研究。哦对了,差点忘了自我介绍,我叫埃特尔·麦克伦,一名意大利人,我对齐柏林您的事迹可是闻名已久了。”

1838年,齐柏林出生在巴登大公国的一个贵族家庭,其父是巴登大公国的内廷总监,乃是不折不扣的实权派土豪。齐柏林自幼便对工程机械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这种发自本源的努力冲动与他后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有着直接的关系。

从1887年开始,退役的齐柏林正式投身到了飞艇技术的改进工作中。

作为一种实现人类航空梦的重要载体,当时飞艇诞生已有百余年之久。只是当时投入使用的飞艇都是软式飞艇,这些飞艇以充满氢气的气囊为悬浮装置携带着吊舱起飞,其缺陷是载重能力较小,难以满足多样化需求。

为了从整体上提升飞艇的综合性能,进而为飞艇事业的发展开辟更为广阔的空间,齐柏林决定开辟新的途径。

他在当时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之上,创造性的提出了硬式飞艇设计方案。具体来说就是以铝为材料制造一个艇架,然后再在艇架中隔离出多个舱室,并在每个舱室中放入相应的气囊。待一切就绪之后再在艇身外面覆盖上艇体蒙皮,这样硬式飞艇的悬浮装置就被制造出来了。

虽然设想很好,但是实际操作中困难重重,因为重量、升力、以及构架等方面的原因,让齐柏林面临很多原因。当然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经费问题,与娇小的飞机相比,飞艇的研制所需要的经费就高多了。更别说齐柏林研制的还是硬式飞艇。

就拿他研制的第一艘硬式飞艇“LZ一1号”来说,艇体内有17个气囊,总容积达到1.2万立方米,比当时软式飞艇大5至6倍。这艘“LZ一1号”的造价高达180万马克,要不是找到十多位志同道合的人,这笔钱就要掏空了他的积蓄。

说起来造成这个原因的还是来自意大利,两位意大利人杜伊利奥与西格尔在1897年春进行了人类第一次机械飞行,让更多人对于飞行的热情扑在的飞机上。

当然这就导致对于飞艇这种缓慢还操作困难的飞行器研究,愿意投入的人少了很多。

而在听到有人为了飞艇千里迢迢前来拜访自己后,这位齐柏林也来了兴趣。“不知道麦克伦先生,对于飞艇有什么见解,我们可以探讨一下。”

“见解到说不上来,不过我认为飞艇未来的发展前景非常美妙,目前来看,飞艇在载重以及适航性上具有非常大潜力,这可以让飞艇成为空中运输的绝佳飞行器。例如飞艇可以携带三五十人从柏林出发,一路飞行到伦敦,这可能就只需要花费一天的时间。”

麦克伦对飞艇的言论,让齐柏林确定其的确是对飞艇有过研究的人。

不过这位访客随即话锋一转,随即继续说道。“不过我认为目前飞艇有几个难题需要解决,首先是危险性。飞艇目前采用的是氢气作为气囊内的气体,氢气太过于危险,只需要一丁点火花就能让一艘造价昂贵的飞艇化为乌有,这根本不利于飞艇的推广。”

麦克伦让齐柏林眉头紧锁,因为这个问题很难解决。目前各国飞艇研究者都是采用的氢气,大家都知道氢气的危险,但是奈何氢气价格便宜。没错,这些飞艇研究者经费有限,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