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姜豉(2 / 2)

但汴京城内晚上的温度还是有些低,故而只需放上一晚,便能自动凝冻,无需用冰,也算是节约成本。

翌日,正好便是寒食。沈于归早早地就来了脚店,进了后厨里一看,昨日还是如同肉汁一般的吃食,如今却已经凝冻成块了。

冻好的姜豉的形状与那道滴酥水晶脍有些类似,皆是软软弹弹的。不过那滴酥水晶脍成色透明,颜色又浅,甚是好看;而这道姜豉由于陈皮等佐料的缘故,却是色泽黝黑,单论卖相,不如那水晶脍。

不过这色泽却是与豆豉颜色无二,又因以姜调味,故而名叫“姜豉”。

沈于归备了些芫荽与韭黄,春日里正是蔬菜疯长的时节,此时的菜蔬不仅便宜,口感也是一年之中最好的。

芫荽也就是后世的香菜,这东西可是见仁见智,若是喜欢的,便是喜欢得不得了;若是不喜欢的,恨不得拔净这世上所有的芫荽地。

不过沈于归倒是挺喜欢,春日里嫩绿的芫荽一抓就是一大把,长势喜人。嫩绿的芫荽叶片与枝干,看着便不禁心生欢喜。

韭黄亦是春日里饮食桌案上的常客了,“细雨剪春韭”,而此时正是细雨纷纷的清明时节,韭黄也是最为鲜嫩的。

沈于归取了芫荽与韭黄,将其洗净,切成半截手指的长度便够,分别装于两个精致小碟内。嫩绿的芫荽散发着阵阵清香,韭黄亦是白中带着微黄,好看得很。

此时的芫荽与韭黄上还带着方才清洗时留下的水珠,不断反射着光线,使得这两碟菜蔬看着又新鲜,又美味。

沈于归用小匙将陶碗中的姜豉取出。滑溜溜的姜豉在沈于归的手中倒是十分乖巧听话,排排坐好。沈于归取了一块,将其切成细长条状。

切姜豉基本不怎么用力,只需拿稳菜刀,掌控方向,若有若无地轻轻一划,一条姜豉便已经切好。不过这对于刀工倒是一个考验,若是掌握不好方向与速度,一块完整的姜豉也能被切得支离破碎。

沈于归切了十条姜豉,将其装入盘中。最底层摆放四条,上一层摆放三条,再上一层摆放两条,最后一条便摆在顶层,如此便摆出一个类似金字塔的美丽形状。

最后一步便是浇汁了。沈于归取了些醋汁、豉汁、姜汁,将其按比例进行调兑,最终将调兑好的料汁淋于姜豉表面,外带芫荽、韭黄各一碟,即可上桌。

装于白色瓷盘之中的姜豉色泽黝黑,一黑一白,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与视觉冲击。凑近闻时,最先闻到的便是生姜的味道了。

沈于归并不喜欢生姜的味道,生姜气味有些刺激、辛辣,令人闻之不快,不过这道姜豉中可不止有生姜的辛辣,还有彘肉的醇香。

彘肉的肉香经过佐料的调配、同蒸,佐料的清香同彘肉的肉香已经得到了完美的融合。肥美肉香打底,清爽作为调节,既能勾起人的食欲,却又不至让食客觉得过于单调。

沈于归用竹箸夹起一根姜豉,放入口中。入口便是生姜的辛辣味道,沈于归一下子不设防,差点儿被味道冲得辣出眼泪来。

不过继续咀嚼,辣味渐渐消退,随后便是满嘴的肉香。伴随着肉香的,还有姜豉滑嫩的口感,让人仿佛就在吃彘肘一般,却又比彘肘好吃太多。

醋汁的酸、姜汁的辛与豉汁的醇结合起来,酸酸辣辣,正好开胃,而当食客的胃被真正打开,想要索取更多美味的时候,豉汁的醇正好满足了它,于是便有了发自肺腑的满足之感。

当真美味!

沈于归吃下一盘,觉得味道甚好,于是叫来阿黎,帮忙加紧制作这道姜豉,以免耽误了脚店售卖。

如沈于归所料,这几日,姜豉算是彻底取代了先前的桃花糕,成为了沈娘子脚店中风头无两的新菜食。

不过桃花糕的销量依旧不差,只是每日里,各家女使、小厮来替自己主家买吃食时,带回去的食盒里,除了一道桃花糕,从此还多出一盘子姜豉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