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亦是无奈放弃了。 如今竟有人主动提出要租,沈于归自然是转着圈地热烈欢迎。于是商量了没多久,双方便将此事谈妥了下来。 既已经谈妥了租处,焦大郎便回去将自己的锅碗瓢盆全部搬了来,而沈于归亦用粗布给他围出一小块独立的区域来。 之前让沈于归无比头疼的两扇窗户左右墙壁的突出部分,此时便正好划分出一个小空间来。只需在左右墙壁的突出部分拉上一根绳子,挂上粗布,便隔成一个独立的小型空间。 脚店中的生意照旧做着,没过多久,焦大郎便将自己的“饭碗”皆搬了过来。 看着焦大郎将自己的物品一样一样往里搬,沈于归不禁觉得,他这焦姓,同他所做的宽焦,当真是奇妙的缘分! 宽焦,也就是后世所说的薄脆,吃食呈宽大的片状,又薄又脆。在当下的汴京城,宽焦可是一样极受大众喜爱的解馋小食。 不得不说,这焦大郎的执行力是真的很强,方才谈妥铺面问题,便立即马不停蹄地开始着手做他的宽焦了。 因着那扇巨大窗户,故而街上的路人能将焦大郎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沈于归亦十分好奇,便倚着脚店中的立柱,想看看这位从郑家胡饼店“单飞”出来的年轻人,究竟有着怎样厉害的功夫。 只见焦大郎取了些面粉、清水、盐巴,照着寻常的和面方法开始和面。 很快,絮状的面粉在他手中变成了一个光滑的面团。这一点沈于归并不稀奇,但沈于归觉得稀奇的是,他的手速未免也太快了一点! 沈于归自己也和过面,自认为不算是生手,但这位焦大郎的速度与自己相比,倒是快得有些令人发指了。 他那双平常略显粗糙的双手一接触到面粉,便如鱼得水一般,显得游刃有余。充分利用指尖的灵活与掌心的厚重,将面团揉搓得光滑而不失弹性,这便是他的功夫。 将面团静置饧发完毕后,焦大郎又在碗中撒上些干面粉,继续和面,待和好了,便开始将面团擀成薄薄的面皮。 焦大郎擀面时的动作也极具有观赏性。最开始时将面饼正反两面不断翻动着擀制,翻着翻着,面皮的面积逐渐增大。 甜水巷中已经围了些民众站在街边观看,似是看戏一般,甚至还有个别拍掌叫好的。 这时候,焦大郎便开始他的表演了。他右手执擀杖,左手指尖轻轻挑起一处面皮,右手配合左手,对面皮的边缘处开始飞快擀制,左手则按着顺时针方向,将面皮从右至左进行抽拉。 一开始还只是正常的速度,但到了最后,两手的速度越来越快,此时的面皮太薄,于是左手改抽为甩,一张巨大的圆形面皮便如同转着圈的少女的巨大裙摆一样,裙边上下翻飞,又如同一朵正在盛放的美丽花朵,摄人心魄。 在不断翻动的过程中,沈于归甚至能看见光线从面皮中穿透过来,此时的面皮薄如蝉翼,但就是不破一处。 此时,人群中便爆发出一阵一阵的欢呼声,纷纷叫好,引得周围过路的行人纷纷停下来看热闹。 擀好了面皮,焦大郎抓住圆形面皮的两处,轻轻一提,整张面皮便被提起,然后大臂一抖,如轻纱一般的面皮不知怎么地巧妙一晃,便已乖巧听话地被折了四折。 焦大郎用刀将折好的面皮无比流畅顺滑地切成几段,又将切好的面皮展开,切成合适的长度。如此,在后世的煎饼果子里发挥不可替代作用的宽焦,便已经初具雏形了。 在方才等待面团饧发的时候,焦大郎便已经提前烧好了热油,此时油温已热,焦大郎左手拿着一沓面片,右手则如同扔飞刀的模样,将一片片面片飞入滚烫的油锅之中。 这一下引得众人一阵惊呼,沈于归远远地看着,心中亦是随着揪紧了几分。这可是滚烫的热油,若是稍有不慎,热油溅到身上,那可不是好玩的事! 然而焦大郎却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甚至眉头都没皱一下,手上的动作也未曾迟疑半分。 神奇的是,自他手上飞进油锅的面片却如同一只一只听话的雨燕,每一片皆是以蜻蜓点水的方式斜飞入锅,别说油花了,就连一点波纹都未曾有。 等到左手所有的面片皆入了锅,笑容亦浮现在沈于归脸上,回过头时,沈于归这才看见,脚店中几乎所有的食客的眼神全部一致地望着自己。 啊不,准确地说,是望着自己身后的焦大郎的精彩表演。
宽焦大郎(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