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2 / 2)

儿打小这身体就弱……若是嘉儿有什么不测,我也不想活了。你救了我们孤儿寡母两条性命啊!恩人呐,我往后要日日烧香拜佛替你祈福。”

“伯母不必客气,唤彧文若便可。”

郭母的话匣子打开就合不上,已经从郭嘉小时候体弱多病,说到郭嘉他爹负心薄幸,又转到荀彧是否婚配上来。荀彧并无丝毫不耐,一直面带微笑的听着,恰到好处地回应几句。

“彧尚未婚配,然家中已给彧定好了一门亲事。”“哦?文若一表人才,温文尔雅,是谁家的姑娘这般有福啊?伯母替你掌掌眼……几时成亲啊?”“中常侍唐衡之女。”

“我原说是谁家的闺女这般有福,能配得上文若这般人才,原来是唐衡之女……对了,嘉儿,这中常侍是个什么官儿啊?我怎么听着这般耳熟?”

郭嘉心知不妙,忙道:“娘,你到外面去看看儿子的药熬好了没。”郭母闻言匆匆去了。郭嘉露出歉意道:“文若不要见怪,我娘她历来如此,心直口快,问及文若私事,嘉替她道歉了。”

“无妨,这亲事是我两岁时就定下的,颍川郡中知晓此事的人很多,本不是什么不能说的秘密。众人都以为我父亲贪慕权贵,结交宦官一党。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彧一岁时中常侍唐衡已亡故了,唐家早已失了权势,听闻她由唐衡的一位故友抚养长大。”

郭嘉眨眨眼,“那你父亲为何要替你求娶她呢?让你背上个趋炎附势,攀附权贵的名头,可是于仕途大为不利。”

“彧少时多病,父亲以为我活不成了,坊间传闻定一位命格硬的女子为妻有冲喜之效,父亲就替我求娶了唐氏女。后来彧的病也一日日好起来了。长辈们更相信是应了这个传闻。”

郭嘉望着荀彧的眼,“文若自己怎么想?真的因为长辈的话就娶一个素未谋面的女子?”

“彧怎样想不重要,彧没有选择。”

郭嘉一脸疑惑不解,“不想娶就不娶,多年前定下的婚约,不做数又能如何?”

“长辈们心中,她于彧有恩,彧自当娶她。何况如今她孤苦无依,彧更不能负她。”

“你就没想过如果与她合不来又如何?”

“彧自当处处容让于她。”

“恩义并非挟恩图报的理由,更不必为了虚无的恩义搭上自己的一生。家中的长辈莫非能决定文若的一生么?”

荀彧摇了摇头,“奉孝不懂,这是彧生来就要背负的。”

“嘉的确不明白。”

荀彧闭了眼,不欲再谈这个话题。

“对了,适才一位少年侠客托我转告……”荀彧将方才侠客之事说了一遍。

“他名叫徐福。大约十多年前,我父亲救了为歹人所劫的一对夫妇,丈夫最终伤重不治,只余妇人和一个遗腹子。我父怜其孤儿寡母,时常接济他母子,只是怕我母亲误会,才不曾接到府里。后来徐福不知在哪学了一身好武艺,带着他娘离开了。不意天道轮回,我父为奸人所害,临终前命我寻他相助。于是我央他引开郭府下人,在郭府中放火并救出我娘。所谓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大约就是这样吧。”

“世间竟有此等巧合,也真是件奇事。不知你伤好后作何打算?”“自当为家父守孝。”

“华神医说你身体虚弱,不能受风,加之郭图等人随时可能去而复返,加害与你。你自己结庐而居我实在不放心,不若就带着伯母住到彧府上,这样诸事也好有个照应,彧也多了个作伴的人,平日无事奉孝可同彧到颍川书院进习,可好?”

“文若将一切都替嘉考虑周全了,嘉哪有拒绝的道理。”

就这样,凭借荀彧的关系,郭嘉以一介寒门学子的身份,进了颍川学子们梦寐以求的颍川书院学习。

荀彧知道郭嘉私底下读书很刻苦,他其实很珍惜能在颍川书院中学习的机会,可就是平日里行事随性了些,常常觉得夫子讲课无趣,去看些所谓的闲书,让他常常要跟夫子替郭嘉求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