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经实(1 / 3)

燕勒城军营,战马嘶嘶。

军营东南角一个极普通的帐篷里。

崔经实已经收拾好了自己的行装,坐在箱子上只等宁朔将军的人来接。

只是看到同帐的陶玄曜在那里站了快两刻钟还是把衣服叠的一塌糊涂时,眼睛都瞪得比平常大了两分。

还真有这样笨的人啊,明明看着挺机灵的,今日的武试还是前三。

可在看到俊朗少年身上的衣料时,崔经实又心下了然。这人大约是个富家子弟,平日里习惯了衣来伸手来着。

今日安北将军府的结果已出。

两队共十四人中,他和陶玄曜位列一二,分别被派往宁朔将军粟兴达和安北将军沈重麾下效力,其余十二人按绩考结果分别派往军中各处。

坐在箱子上的崔经实二十出头,长得方脸宽额,身形健壮。

他家境一般,在乡下尚可温饱,今年官府要征兵入伍,家中父母年迈,小弟才十三岁,于是他顶了父亲的名字进入军中。

离家前,父母哭着说对不起他,他还未娶亲就要进入军中,日后若是在军中境遇不好,让他一定记得回家,父母永远在家里等他。

小弟崔壮也知道兄长这是为了家里,十多岁的孩子眼泪汪汪地说万一以后他在军中出了什么事,他一定尽心尽力照顾兄长。气得崔经实往崔壮头上没好气地恨恨拍了两巴掌:你哥还没上战场呢,有这么咒自家哥哥的吗!

谁知到了军中,因为自小砍柴打猎练就的一身力气,以前家境尚好时送他读过几年书,外加几分聪明和运气,他被宁朔将军选中。

崔经实很高兴,打算过几日就去给家里去信,免得父母担忧。

不过这是明日的事。

现下,崔经实看着还在与衣服作斗争的陶玄曜,无奈地叹了口气。

十五岁的年纪比自家小弟大不了几岁,还连衣服都不会叠,竟也被家里派到军中了。

崔经实血脉中的大哥意识觉醒,说了声“我来吧”,上前拨开李二快要打结的手,然后把他叠过的衣服摊开,打算重叠。

李二见同帐的崔经实主动过来帮忙,也不推脱惭愧,神色自然地退到一旁。

毕竟他是真的不会叠衣服,再叠下去也是平白浪费时间。

崔经实做惯了这些,很是熟练。把他团成一团的衣物平摊开,再沿着衣物裁剪的线条折叠、放好。

不一会,他的手边就有了半尺高的叠好了的衣物。

李二看着崔经实叠衣服的手,却回想起这些日子的经历。

在水榭喂完鱼的第二天,他就收到了父亲的安排——为了伯府,去燕勒城从军。

那天天气不好,天气阴沉闷热,似要下雨。

父亲坐在书房,以往高大的背影,如今莫名颓丧,大半个身子都被掩在灰暗里,跟他分析朝中的局势。

朝中如今呈三足鼎立之势,申国舅、房阁老,以及他父亲安平伯李临渊。

房阁老是两朝老臣,属文官清流;他父亲出身行伍,熟知大梁军务;而申国舅,则是陛下和太子的血缘亲信。

房阁老和他父亲都是先帝提拔的重臣,申国舅则是在今上登基后,才凭着和陛下的姻亲关系爬到如今的位置。

后来,陛下最小的也是唯一在世的嫡子被立为太子,身为太子的嫡亲舅舅,申苏庆的位置炙手可热。

以往国舅每每对伯府发难都被挡了回去,现今么,李二嘴角扯起一抹难掩的嘲讽,自陛下圣体违和以来,申国舅越发重权,如今怕是陛下也信了申国舅的话。

光禄大夫程问的外放,或许都是提前安排好的。

目的就是削弱清流一派和武将一派的实力。

李二的心思千转百转,连眼尾微挑的眼眸里都染了寒意。

背对着他整理行装的崔经实丝毫不觉,专心地叠着手下厚软的衣物。

包袱里的衣服都是上好的棉布,甚至还有丝帛的,只有富贾子弟才能穿得起这些吧。

只是,富庶之家的子弟又如何,大梁不许以钱赎役,便是家中巨贾还是得老老实实进军中服役。

崔经实手下不停,一边继续一边像是嘱咐小弟一样,语重心长地说:“既然离家了,以后就要靠自己。军中不比家里,没有奴仆婢女,可要好好学这些庶务琐事啊。”

李二敛回眼内的寒意,垂眸恭敬地说:“崔大哥教训的是,小弟记住了。”

崔经实动作快,折好的衣服虽不精细,但也整齐不少,颇能看到眼里。

至少跟他之前折的样子相比,已经是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