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七章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1 / 2)

元亨二十六年。

对大唐百姓来说,这些年来最大的变化,应该就是洛阳周遭的一些州县,好像有不少人,都已经开始不种地了吧。

又或者说……

他们也不是不种地,而是,比之以前,待在地里干活的时间,比以前少了至少一半。

而你要是想说,都不种地了,那他们都去做什么去了?

很显然!

随着整个洛阳商业的繁华,洛阳城中,也是诞生了无数的机会。

比如说……

你馄饨做得好的,就可以在城中开一个馄饨店。

你做不好,那也没事,可以去当个茶博士,给别人斟茶递水。

另外……

就连这洛阳城中卖艺的,卖假药的,耍杂耍的,都好像比以往要多得多。

当然!

这个应该就不是一般大唐百姓随随便便就能做的。

不过有一个,应该是大唐百姓最容易做的!

没错!

那就是在洛阳城外车站、码头的地方。

每天你都可以看到有着大量的车夫、脚夫,这些一般就是周遭的州县,那些不种地的。

你若是上前问他,这当车夫、脚夫赚不赚钱?

那他也就会回答你,也就是赚个一日三餐的饭钱。

李重就问过。

不过……

好像也不错了。

当然……

最后李重还是不得不追问,是他自己一个人一日三餐的饭钱,还是全家一日三餐的饭钱。

事实上……

这个问题,就有点比较尴尬。

只能说……

你健壮一些,能驼的东西多一些,或者是有马有工具,那就赚的是全家一日三餐的饭钱。

而如果你瘦弱一些,能驼的东西少一些,也没有工具,那是吧,这可能也就刚好能够养活自己罢了。

李重就曾见过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小伙,在做这方面的工作。

最后得出的答桉是,对方应该能养活一个半人。

也就是说……

他刚好勉强能养活自己,然后剩下的话,还能攒一点老婆本。

但是你要说到凭借此工作,养活一整个家……

那感觉还是有点困难。

当时,听完了对方的回答后,李重便一脸深情地看着对方。

至少……

在对方的眼里,仿佛是如此。

李重在心里面此时也只能是感慨,果然,盛世的牛马,这说得一点也不错。

即便是现在大唐是好了不少,但是对于最最底层的百姓来说,也就是勉强能够吃个饱罢了。

而且……

能够吃饱,这已经是相当幸福的一件事了。

当然!

还有不少人是参加了其他工作的。

甚至是接下来全脱产的。

比如说,到了某某染坊,去给别人当学徒。

这个俸禄方面,应该会高一些吧。

但李重以为,这样最多,或许也就是能够养活最多一家五口罢了。

甚至……

可能一家五口都有点够呛。

当然,如果是男女都能有一份工作,或者说女的也负责织织布什么的,然后的话,应该也还能再补贴一些家用。

另外……

家里的地的话,也可以直接交给蒸汽机,如果是这样算的话,那可能说不定就有一点点富裕了。

当然!

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人是凭借种植一些蔬果什么的,拿到洛阳城中售卖,从而赚了大钱的。

只不过……

这种一般来说,跟目光短浅、没见识过什么大世面的底层百姓,应该关系不大。

反倒是可能是一些世家,或者是富户的行为。

李重也只能说,警惕人人都种果蔬,不种粮食。

而要说现在洛阳城中,谁过得最滋润。

那当然是那些肥头大耳的商人富户。

由于他们的手头上都有不着不少的资源,信息来源,也十分地广泛,朋友遍地。

所以随便找个地方,低价把东西买回来,运到洛阳城中一卖,那原来手上的钱,就是直接翻了好几翻。

对于这种现象,李重也只能说,他没什么好说的。

毕竟……

这也算是比较正常的商业行为吧。

如果他们干这样的事不赚钱,那怎么给车站、码头的车夫、脚夫发俸禄。

只是……

这要不要设定一个最低俸禄标准,那就是个问题。

当然了!

其实古代本身就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