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戈為武(1 / 3)

雅典娜二世並沒有在羅馬侵入的地區登陸,而是率領艦隊直接開到羅馬城的外港奧斯提亞(註一)。奧斯提亞的羅馬艦隊發現馬其頓艦隊來襲便出港迎戰,但在馬其頓戰艦的一陣希臘火噴灑之下就全軍覆沒了。於是兩百艘馬其頓運輸艦就湧入港內,把整個港灣塞得滿滿的,然後就很迅速地卸下了一萬名步兵。這些步兵配備了發射黑火藥凸緣式底火槍彈的槓動式步槍(註二),以及十門120公釐膛線後膛裝填攻城砲(註三)。

馬其頓軍又如何會有槍砲呢?原來十二年前的聶伯城之役時中國第七騎兵旅展現了超時代的火力,讓雅典娜女王大為震驚,便在隨後派赴中國的交換學者中安插了一些科技間諜,並特別指示這些間諜學習槍砲的製作技術。

馬其頓的科技間諜們在中國學會了槍砲的原理,但原理歸原理,而落實到工業化的製程上那就是機密了,是不會讓交換學者有機會接觸的。雖然這些希臘人相當聰明,旁敲側擊地也揣摩出不少製造技術,但由於馬其頓的冶煉與化學工業水準還差了很遠,許多較先進的製造技術即使知道了也無法模仿。

無論如何,在雅典娜女王投入大量資源的全力支持之下,馬其頓還是造出了槍砲。這些武器雖然限於工業基礎,只相當於“上一次歷史”十九世紀中葉的水準,較之中國差了好幾個世代,但在西方已是輾壓性的無敵了。

馬其頓軍登陸後不急不徐地進發,當天日落之前便抵達了羅馬,第二天日出之時就在城前列陣。羅馬城內的公民雖然已連夜組成了兩個軍團,人數比對方還多,但海軍的全軍覆沒讓他們意識到馬其頓軍無敵的傳言原來是真的,於是就沒有出戰,而決定堅守城池,等待南方的大軍返回應援。

不過馬其頓軍要比羅馬人所能想像的還要厲害得太多,他們十門大砲齊發,轟了幾輪,就把羅馬城牆轟垮了約一個希皮孔(註四)長的一段。緊接著由雅典娜二世與萇申在前領頭,後面跟著六千名端著步槍的馬其頓士兵,就從這段缺口衝進了城內。他們斃敵數百人後,羅馬餘眾明白了己方完全不是人家的對手,頑抗下去只是白白丟了性命,於是就全部投降了。

讓羅馬人覺得萬幸的是,馬其頓帝國女王只是剝奪了羅馬擁有軍隊與發動戰爭的權力,其他事務則給予了極大的地方自治權。因此羅馬以及他們之前所征服的地區,就不起絲毫抗拒的念頭,順順當當地歸順了馬其頓帝國。

接著雅典娜二世又領兵越過亞平寧山脈進入到波河平原(註五),在帕瑪(註六)建立據點。雅典娜二世向四方傳檄,以馬其頓女王之名,要求各部族服從女王,解除武裝,停止互相征伐。由於女王給的條件相當寬大,而且大家也明白自己難當帝國大軍一擊,所以英蘇布雷(註七)、利古里亞(註八)、波伊(註九)、威尼斯(註十)、皮切尼(註十一)、伊特里亞(註十二)等各部族都乖乖歸順,過起愛好和平的日子,整個亞平寧半島就併入了馬其頓帝國的版圖。

……

在此之時,阿爾卑斯山(註十三)的另一側,也顯現出了一番新的面貌。經過十四年的積極建設,中國基建部在歐洲完成了六項重大工程,它們是:

好客海濱的穆里吉奧港。

亞德里亞海濱的塔薩梯卡港(註十四)。

北海(註十五)濱的鹿特丹港(註十六)。

波羅的海濱的斯塞新港(註十七)。

中歐縱貫鐵路,從塔薩梯卡經德文、梅爾尼克(註十八)至斯塞新。

美茵—伊斯特運河(註十九)。

這些工程將里納茲河(註二十)、易北河、伊斯特河、奧德河四大水系連接成了一整片,使內河航運四通八達,並且在好客海、亞德里亞海、北海、波羅的海都各有出海口。

照例但凡交通線所及之處,該處就會落入了中國的控制。所以藉著四大水系的河運網路以及一條中歐縱貫鐵路,中國就將歐洲的一大片土地納入了版圖。這些領土的範圍按二十一世紀的國家名稱來描述,包括了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德國、丹麥、瑞士、列支敦斯登、捷克、奧地利、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斯洛伐克、匈牙利、波黑、塞爾維亞以及羅馬尼亞的西北部。

這塊中國的歐洲領土以奧德河、尼薩河、喀爾巴阡山脈、第拿里山脈、阿爾卑斯山脈為界,與馬其頓帝國緊鄰。這就擋住了馬其頓帝國向西歐繼續擴張的去路,而將西歐變成了中國的囊中之物。

中國接下來在歐洲的發展,無論軍事、政治、經濟、教育、基建等等各方面,都可以用系統化、制式化的方法去處理,已不需要姬寰的威望與才能,所以姬寰就帶著老婆與孩子們返回故鄉中國了。

姬宇封了他這位勞苦功高的親弟弟;前「日耳曼+凱爾特+斯拉夫」國王姬寰為「德文親王」,食良田一千公頃,享有種種更勝於“王”的“親王”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