篳路藍縷(2 / 3)

當女兒的保鑣,斯基泰必須要有足夠的國防力量,於是她開始組建常備軍。

斯基泰的常備軍有步兵、騎兵與海軍。步兵就不提了,因為馬其頓的長矛方陣已經發展的很完美,只要依樣畫葫蘆就行。

斯基泰海軍和其他國家一樣,主要由三槳座戰船與五槳座戰船(註十三)構成,只是斯基泰戰船上另外配備了地母神秘傳的必殺神器:希臘火。雖然這武器的名字叫希臘火,可是那原本該在一千年後才由拜占庭帝國發明,跟希臘沒半毛關係,所以斯基泰海軍就打遍希臘世界無敵手了。至於製造希臘火所需的石油、硫磺、生石灰,那斯基泰境內可多得是。

斯基泰戰船上還裝配了另一種先進武器:機械弩。這種機械弩藉由槓桿加上齒輪來拉弓,射程竟然遠達七百步。而且它一次可裝七支箭,一發七箭齊射,厲害無比。

機械弩除了配置在海軍的戰船上,同時也裝在陸軍的戰車上。斯基泰陸軍的戰車並不是衝鋒陷陣的那種戰車,而是一種輜重運輸車。只是這種運輸車配有機械弩與防箭板,當許多輛圍成一圈時,掛上防箭板,架起機械弩,就變成了一座堅強的堡壘。由於這種堡壘由大車組成,是可以長途運動的,所以斯基泰陸軍的車隊就是一座可移動的堡壘,一個擁有戰略機動性的軍事基地。

遊牧民族的騎兵並不會搭配行動遲緩的步兵,而是自成全軍騎馬的戰略作戰單位,具備戰略機動能力,行蹤飄忽,奔襲千里。但也正因為它不配屬於步兵,不能受到步兵的保護與後勤支持,所以當它不機動時就相當脆弱,而且進退之間深受季節水草的變遷所影響。

斯基泰陸軍的戰車就是為了彌補戰略騎兵的這項缺陷而設計的,它與騎兵搭配,組成“車騎部隊”,為騎兵提供了保護與補給。騎兵可以躲在這個移動基地裡休整,然後俟機衝出,對從數里到數百里之外的敵軍發動突擊。由於戰車亦由馬匹拉動,具有相當的戰略機動能力,並不會拖累了騎兵。這種車騎搭配,也是蓋亞的另一項種要發明。

這種戰車很有講究。首先為了減重,車體只在要緊的結構部位使用堅木與鋼鐵,其餘部位則使用輕板、油布或茅草。而防箭板則做成活動式的,應敵時裝在朝外一側的車壁上,如此每車只需攜帶一側的防箭板,因而省下了一半的裝甲重量。此外它還裝上了懸吊系統,以進一步改善其越野能力。由於以當時的工藝水準無法造出彈簧、減震筒和連桿這類東西,於是蓋亞就將車身懸掛於粗大的皮帶上,簡單地達成減震效果。

斯基泰騎兵所用的騎弓也同樣絕對先進。其先進之處有四:一是它由獸角與獸腱複合材料製成;二是弓臂末端有弓弰;三是弓臂張開的幅度超過了弓弝的位置,這叫“反曲弓”;四是上弓臂長而下弓臂短,縮短的下弓臂可以避免妨礙騎射,而加長的上弓臂維持了弓臂的總長度。因此斯基泰弓騎兵射箭的射程,居然遠達三百步,甚至超過了步兵弓箭手所使用的長弓。

蓋亞當然也“發明”了木製馬鞍、馬鐙、馬蹄鐵等這些先進的馬具。

先說木製馬鞍,它對馬兒的保護程度遠勝過當時的皮革製馬鞍,而且能製成高鞍橋造型,大幅增加騎乘的穩定性。再說馬鐙,它可以幫助騎兵在馬上站立射箭,而且還可以提供手持長槍衝擊的支撐力。至於馬蹄鐵則很好的保護了馬蹄,使馬兒更耐長途奔馳,也能使馬蹄的抓地力更好。

(註一)雅典娜,?θην?,希臘神話中的智慧、技藝、戰鬥女神。

(註二)奥林匹斯十二主神是天神宙斯、天后赫拉、海神波賽冬、太陽神阿波羅、智慧女神雅典娜、愛神阿芙蘿黛蒂、戰神阿瑞斯、火神荷非斯托斯、農業女神狄蜜特、狩獵女神阿緹蜜絲、爐火女神荷絲提雅及神使荷米斯。

(註三)塊煉法是將鐵礦石與木炭疊置,燒成海綿鐵,再將海綿鐵不斷加熱錘打,煉成能製造器具與刀劍的鐵或鋼。

(註四)石灰石在高爐煉鋼時做為助熔劑。

(註五)白雲石在高爐煉鋼時做為製渣劑。

(註六)以生鐵的鐵汁灌入未經鍛打的熟鐵稱為灌鋼,是一種簡便、低成本卻又質量可靠的滲碳技術,此法由中國人於晉代發明。

(註七)博斯普魯斯王國,Bosporan Kindo一個由希臘人與斯基泰人混合組成的國家,當時領土包括當今刻赤海峽兩岸的刻赤半島與塔曼半島。

(註八)帕裡薩德斯一世,Paerisades I,公元前347年?前309年統治博斯普魯斯王國。

(註九)潘提卡彭,Panticapaeu約當今烏克蘭Cria共和國Kerch市。

(註十)皮提烏斯,Pitius,約當今喬治亞Abkhazia共和國Gara區Pitsunda鎮。

(註十一)奧爾比亞,Olbia,約當今烏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