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南巡视长江河堤,见这河堤修得倒还结实。
只是每年洪汛期间,洪水还是经常冲垮堤坝,导致两岸农田被淹、房屋被毁,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
“这坝若还挡不住洪灾,那就继续加固。”项南提醒道,“现在朕在长江上游也安了电台,下游也安了电台。
如果有洪水到来,上游会及时通知下游。到时候,你们这些地方官,务必要疏散下游民众,尽量避免出现人员伤亡、物资损失。”
之前,长江上游、下游隔着几百里地,就算有洪峰到来的消息,骑马也赶不及统治下游。因此一旦遇到洪峰,上游也只能干着急,下游收不到消息,自然难以组织百姓疏散。
因此下游百姓往往吃亏,人畜伤亡、房屋被毁、毕生积蓄毁于一旦。
而如果上下游能在汛期及时通气,百姓们可以及时疏散,带着牲口、鸡鸭、钱财等躲到高处,那就能避免相当部分损失。
就像现代,在洪峰来临前疏散百姓,也仍然是预防水患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地方官员一听,当即点头。
如果上游在洪峰出现时,及时给下游报信的话,那么的确可以避免不少损失。起码人员伤亡、财产损失都可以降一个台阶。
再加上长江大桥修起之后,就算有灾,粮食也可以及时起运,因此长江水患,对灾民来说,已不再是灭顶之灾。
……
在汉口待了两天,项南等人依旧是住在客栈中。
随后,大家乘坐列车继续出发,跨过长江大桥。离着老远就见上层桥上,来来往往的客商、行人简直是络绎不绝,人挨人,人挤人,简直水泄不通,真的好热闹。
大量南方、北方的货物,就通过这座大桥往来运输,比靠船运还要快多了。
而对长江大桥,众臣也是赞叹不已。
像黄河,在枯水期的时候,还有人在河面上搭浮桥,勉强是可以过车、过人的。所以在黄河上建桥,虽然也很厉害,但也不是不可想象。
可是长江的水流可比黄河急多了。据统计,长江一年水流量超过九千六百多亿立方米,而黄河一年的水流量才五百八十亿立方米,差了近二十倍之巨。
也因此在长江上建桥,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事,比在黄河上大桥难度高出十几倍。但也正因此,长江大桥的建成,才正说明项南的厉害。
让他们一干臣子都是钦佩不已。
……
从汉口出发之后,众人随后抵达豫章,随后登上了天下四楼之一的滕王阁。
其实现在这座滕王阁,跟唐朝王勃所见的滕王阁,已经大相径庭了。
原因是滕王阁经常遭遇火灾,历史上重修了近二十次。光是康熙年间,滕王阁就被大火焚毁五次。但因为滕王阁实在太有名,所以每次焚毁之后,都有人愿意重新修葺。
现在这座滕王阁,是兴建于乾隆元年的,由当时的总督、巡抚修建。虽然如今已过去三十余年,但是该楼依旧巍峨耸立。
站在楼上往下观看,遥想千百年前古人的风姿,实在是令人感慨不已。
……
在豫章逗留一天之后,众人再度乘车经瓷都来到黄山。
值得一提的是,通了列车之后,瓷都的瓷器贸易直接翻了四番。
以往瓷都的瓷器要出货,往北方出货,要先走陆路,再走水路;往南方出货,则只能走陆路,不只时间长而且成本也高。
现在通了铁路之后,运输成本大大降低,能够直通南北,甚至可以直接运到内蒙、中亚、东欧、北欧、西欧、南欧、中東、天方等地。
那些地方对于国产瓷器可以说是相当喜爱,也因此瓷都的老板各个都发了大财。
而黄山的风景也是极好的。自古有言,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项南带着众嫔妃、众阿哥、众大臣等,好好的游览了一下黄山。
等逛完黄山之后,随后才又上车前往苏杭。
到了苏杭,项南先去视察海塘。
所谓海塘是指沿海岸以块石或条石等砌筑成陡墙形势的挡潮、防浪的堤,又称为陡墙式海堤。
由于钱塘江每年都发大水,海水倒灌入陆地,会造成不小的破坏。
而钱塘一代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是越国国都,十分繁华。
隋朝开凿大运河,苏杭正好处于交通枢纽,号称“咽喉吴越,势雄江海、水牵卉服,陆控山夷”,因此当地经济飞速发展。
唐朝末年,苏杭一地的纳税金额,就占到全國税收的百分之四,有唐诗盛赞此地曰:“骈樯二十里,开肆三万室。”极言其富庶繁荣。
到了南宋时期,苏杭更一度成为国度,因此就更加繁盛了。而到了元明清三朝,苏杭的地位依旧极高。
所以为了防止这座经济大市被海潮侵害,历朝历代都筑造了海塘。其中尤以乾隆年间修筑的海塘最为坚固可靠。
因为堤坝都是用钢筋混凝土筑造,凝成一个,重达万斤。就算是潮水再汹涌,也是再也冲不垮了。
……
“很好,做得好。”项南视察完海塘之后,笑着向地方官员道。
“谢皇上,都是皇上神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