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阳帝倒是也预料到了可能会出现这些情况,所以立刻便开始强硬镇压。 譬如杀鸡儆猴的查办官员贪污。 譬如抓住某些勋贵犯事儿孙严办。 譬如挖旧账,处理宗室犯法之事。 这年头,甭管是满朝文武还是宗室勋贵,没几个能保证自己干干净净,毫无犯法之事,一分钱一文钱没贪污。即便能保证自己干干净净,也不能保证自家儿孙后辈,亲戚朋友们都干干净净。 先前没人查没人问,那不过是大家心知肚明,睁只眼闭只眼,得过且过。 如今惠阳帝用三年时间收集证据。 基本是一拿一个准。 不到三天时间,不管是诏狱还是大理寺衙门的监狱,全都塞满了人,塞到装不下,几乎是人挤人的程度,一间普通大小的牢房,能塞十七八个人进去。 这些犯人当中,罪大恶极的那些。 是专门用来杀鸡儆猴的。 有些罪过可大可小的,则是暂时都先关着,等着他们家长辈或本身表态。 愿意妥协的,轻拿轻放。 不愿意妥协的,自然是严查严办。 一时间京城乱的很,有些地方藩王甚至已经打出了清君侧的名号,还有些地方上的郡守也开始上奏谴责惠阳帝。 觉得他有违祖制,牝鸡司晨。 这场混乱持续了有近半年之久,从年中一直闹到年末,甚至于丁云还特地用自己的电母卡帮了些忙,降下雷电电死了几个闹得特别欢的藩王,让惠阳帝好歹得到了些天命加持,这才总算在年末时,定下了开天辟地第一位皇太女。 与此同时,皇太孙也同步册封了。 这是满朝文武的最后底线,那就是皇太女只能做个过渡,最终皇位还是要交到男的手里,否则他们绝对不同意。 这一点惠阳帝自己也是认可的。 甚至他还对外许诺,只要他能活到皇太孙成年,他就直接传位给皇太孙。 这件事才有个折中平衡点。 不过惠阳帝并没能活那么久,他在立下皇太女之后的第三年,皇太孙刚满八岁的时候,就殚精竭虑,吐血而亡。 本来打算有所动作,只是还没来得及有所动作,惠阳帝就去世了的平德公主顺利继位,改元平德,称平德女帝。 她继位初期位置是很不稳的。 甚至有人希望她退位垂帘,让她儿子继位,同时宗室中人也颇有怨言,朝中官员阴奉阳违,不愿意听她这女帝的命令,更是稀疏平常。不过平德女帝也不是吃素的,她直接把本朝公主和郡主全部都拉到朝堂上,封了官替她干活。 人手不够,后来还把县君乡君,以及后宫的女官都拉到朝堂上替她干活。 甚至特地开了一次女恩科。 招了不少女官。 既然有人阴奉阳违,那她就换个不阴奉阳违,愿意听她命令,替她干活的就是了,这世上那么多人,还能没人愿意当官不成,男的不听话就换女的呗。 而她的这番操作。 无疑扎中了那些官员的大动脉。 他们阴奉阳违不干活之类,是想让女帝知难而退,重新掌握主动权,可如今平德女帝大量提拔女人当官的操作。 让他们立刻感受到了极大压力。 并不得不收起那点小心思。 重新认真努力干活。 因为他们又不傻,要是他们继续阴奉阳违下去,那不是将更多的权力拱手相让给那些女官,被那些女官骑到头上作威作福,所以,他们只能暂且忍耐。 忍了这份耻辱。 等日后皇太子继位。 他们必定是要报复回来的。 而这只是朝堂上的问题,除了朝堂上的问题之外,还有很多其他问题,譬如说接连不断的暗杀,宗室不满,藩王造反,甚至于地方郡守的不作为之举。 即便平德女帝手段不错。 国家却依旧有种风雨漂泊之感。 想稳定,任重道远,很难啊! 也就是这时候,一百多岁的丁云十分恰当的出手了,她特地亲自拄着拐杖上了一次朝,表示自己这些年研究培育出了不少亩产量超过千斤的主粮种子。 以及许多出栏快的牲畜新品种。 要献给朝廷。 之后就是带着平德女帝以及满朝文武去自己的农庄实地考察,确定粮食种子的产量真假和牲畜品种的出栏速度。 整个过程自然是毫无问题的。 不论是亩产上千斤的主粮种子,还是四十几天出栏的鸡,半年出栏的猪。 全都有详细记录和标准实物在。 即便不相信,那也只需要朝廷花半年时间验证一下就是了,根本不费事。 有了丁云的助攻,平德女帝就差没当场笑出来,因为她现在最缺的就是威望,就是天命,就是功劳,而这世上除了开疆拓土功劳之外,最大的功劳无非就是让百姓能够吃饱,甚至于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让百姓吃饱的功劳,还要远胜于开疆拓土,有这么一大份功劳在。 谁还能说她得位不正,不配为帝? 不过为了避免乌龙。 平德女帝并没有立刻将相关消息昭告天下,并进行推广,而是特地花了半年时间验证,然后这才开始全面推广。 动用所能动用的一切力量推广。 为了表示感谢,她不但给了丁云大量赏赐,加封镇国长公主之类,还在推广宣传的时候,把丁云尊称为农神进行宣传,并命各地县衙给她立生祠供奉。 不过三年时间,丁云的名声就随着高产粮食种子和优良牲畜品种的全面推广彻底传播了开来,不但在国内相当有名,外邦蛮夷都有所耳闻,那是一边设法偷良种,一边也顺带着供奉起丁云。 一时间,她那农神娘娘的尊号。 可谓是彻底的深入民心。 至此,丁云这才攒够影响力,将烙印铭刻进了世界本源当中,完成任务。 而平德女帝则是总算得到了全民认可,